(天桥上的大鼓卖艺女)
(两个相爱却不能爱的)
(她毁了沈凤喜的大半生)
(与不相爱的人结婚并不能使她快乐)
(对大腕名角的愧疚)
(疯癫了沈凤喜才是最快乐的)
前天看到有人在袁立的博客里留言提到他最难忘记的几个镜头,其中有一个是:袁立扮演的沈凤喜对着天仰天大声喊到“我生不如死啊————————”,这个镜头也是我很难忘记的。那一句“生不如死”真切的让我感觉到她真的是生不如死。云南三台在播之前袁立的电视剧《啼笑因缘》,明天就是最后一集了。剧情发展到最后袁立的表演越来越纯熟越来越老练,突然觉得袁立的演技比我相信和认识的还要好很多!
袁立把一个命运复杂的沈凤喜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我觉得袁立就是袁立,沈凤喜绝对不是袁立。角色的魅力竟然如此之大。我个人比较喜欢悲剧性的东西,所以这个沈凤喜还是比较符合我的口味的,呵呵。
剧中的其他演员,比如扮演坏女人的王琳,还有扮演将军的傅彪,进步小青年夏雨,命运与沈凤喜相近的思雨扮演者高蓓蓓,还有傅艺伟等他们的演技也堪称精湛。不过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男一号胡兵在戏的开头状态不是很好,一直觉得他就像一件很不舒服的花瓶一样摆在电视机里。其实这
部戏不是很成功的缘故和男主角的选择上以及前面几集的剧情台繁杂和冗长有关系。现在的电视观众不喜欢那种节奏很慢的作品,所以这部戏的开头部分并没能吸引很多的观众,相反到了剧情的中间和后来部分越发让人觉得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都进入状态了。
沈凤喜和何丽娜,两个长得极为相似的女孩,命运却是截然相反的;一个是富家小姐,一个是大鼓书的胡同穷家女,身份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以后的道路也是不一样的,于是沈凤喜成了将军府里被关着的金丝鸟,没有人身和感情的自由;一个成了出国留学的“白领”。
何丽娜是聪明的女孩,她知道什么该放弃什么应该追求,所以在她发现樊家树喜欢的不是她时她终于放弃了和樊家树的泡沫爱情;沈凤喜是痴呆的,她抱定了樊家树这棵树,于是让两个人都深陷于爱情的苦井;不过这不能都怨凤喜,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开始的樊家树太幼稚,他认为爱情是可以用性命换来的。用何丽娜的话“如果两个想爱的人是彼此的折磨还不如不爱”,樊家树的幼稚造成了沈凤喜在将军府的悲惨遭遇。
其实哪怕是没有将军和宋雅琴的干涉,我想沈凤喜和樊家树的命运也是悲剧性的,因为他们的身份悬殊太大,樊家树的母亲会接受这样一个靠卖艺养家的贫穷人家的女孩做自己的儿媳妇吗?不会。即使没有了前面所说的将军与雅琴,我想他们的爱情道路是更加的迷茫和坎坷的!
其实很早之前知道袁立要演这部戏的时候我用心的翻看了一下张恨水先生的原著《啼笑因缘》,我觉得小说写得并不是很好,也许是因为年代的缘故吧,我觉得小说写得不是很成熟,电视剧版我觉得比较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