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2008年12月02日]
(2008-12-02 01:38:24)
标签:
电视剧外乡人刘爽 |
分类: 似水流年 |
日子,仿佛过得紧张起来,每周都在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之间穿梭.
北京,在学校里乖乖地当学生;上海,在剧组里完成我的角色;生活与工作交替,人物身份也在交替,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没事情的时候希望自己忙碌,真的忙起来了还有点不适应,人就是这样,心里永远都有填不满的沟壑;这山望着那山高,眼馋肚饱,没有知足的时候;哎哟,这会我怎么做起批评与自我批评了呢,得了,说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吧。
本来,这段时间一直想在学校里当一个纯粹的学生,不想外来的因素干扰我的校园生活。那天去上海办事,正好电视剧《外乡人》的一个演员出了状况,老虎当场就把我按住了,让我救场。俗话说救场如救火,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想顶两天就算了,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角色虽然不重,但是戏还不少,只好做空中飞人了,虽然辛苦但是承诺的事情还是要做好的。
《外乡人》讲的是一群外乡人在大上海生存的故事,经历十年。表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百态与厉志的故事。演员都是国内的一些实力派的演员,丁嘉莉、马少骅、郑则士、高景文等等。导演是管虎,他以独特的纪实手法来展现上海这十年的变革,人物的变迁及小人物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也许是拍戏拍的,我自己都觉得我刚才说的那些话跟教科书似的,但是想想,确实是正确地表达了我要说的意思,呵呵,请允许我在这里颠三倒四,理清楚我想说的。
我们拍戏的地方在上海马上就要搬迁的一个胡同,南浔街。这是上海旧有的弄堂,你决计不会想到在外滩不远的地方居然有这样的下只角,诚然,它也有过辉煌的时刻,在建筑的门楣上还依稀看到江南制造的字样,也许这里曾经是前朝的机关或许是某个达官贵人的居所,而今却是这个城市里原住民与外乡人相融合的一个大杂院,清晨,你能看见穿着睡衣的男男女女匆匆地行走在狭小的弄堂里,有买早点的,有送孩子上学的,有送牛奶的,有买菜的,有端着马桶去厕所的,间或有一两个衣装得体打扮精致的姑娘或者小伙,那也不会觉得十分的醒目,这就是这个城市的特点,这个旧建筑在新时代的存在理由,即或是我们,来演绎这些本地的或外地人故事的外乡人,也融入到这个场景中了。
哈哈,又跑题了,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想说的太多了,想说我们的演员能够吃苦,上海已经很冷了我们还在拍摄夏天的戏,衣着单薄但是没有人抱怨;想说我们是群戏,按着导演的拍摄手法,人人都是大配角,在拍别人的戏的时候也许就只带一个镜头,可是我们的演员一等就是一天,郑则士、高景文还有许多上海的老演员没有人说累;想说我们的演员都根据所扮演的人物出发,要多生活就多生活,马少骅老师成天穿着脏脏的迷彩裤灰衬衣,跟包工头没什么两样;嘉莉姐天天蓬头垢面,带着套袖在人堆里看不出是演员,记得那天嘉莉姐穿着戏里的服装去给女儿买鞋,卖鞋的人打量着她说:这鞋很贵的,你买得起吗?嘉莉姐说:我买,我买,我买得起。其实说这些,我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些演员的敬业精神,真的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面作为他们的一员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总而言之,工作中的人是最可爱的,向所有勤奋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