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校园教育思维导图 |
分类: 友情驿站 |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运用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先进的思维工具,正被全球2.5亿人使用。思维导图在新加坡等国成为全民都要学习的一项技能,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迪斯尼、微软、IBM、惠普等等把思维导图作为员工的必备培训课程。最近几年,思维导图在中国开始受关注,并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把思维导图用于教学,与学生共享。
我于2005年上半年认识了“中国大脑先生”海韬以及在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上有很大影响的齐伟老师,有幸得到了他们的生动指导。暑假,我亲耳听到了博赞先生激动人心的精彩演讲,坚定了我利用思维导图改革我的教学的决心。在网上的交流发现,思维导图用于数学和物理的教学有很多优秀典范,但是用于语文教学的几乎找不到。于是,我买了一大堆相关的书,决心创设一系列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语文思维导图。
总体思路
一、征得学部同意,先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试验
先自己能熟练运用思维导图,教给学生方法,然后在阅读、作文、笔记等方面全面运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个步骤每个角度能借助思维导图学得更轻松更快乐更有效率。
二、第二个学期,在所在年级推广
三、在整个学部交流并教会更多的老师和学生使用思维导图
四、师生共同建立一个语文思维导图网站,与全国的师生探讨共享
实施过程
一、用自己创设的思维导图引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
2005年9月开学初,我把自己暑假设计的9张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带给学生很大的震撼,他们倍感新鲜,争相传看。我就此做了一个激发他们兴趣的演讲。
我给每个学生买了一本厚厚的长方形白纸本,要他们每人准备了彩色画笔。第一张思维导图是我带着学生一笔一划画出来的。我在黑板上画,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那是一张关于2005年10期《读者》的图画,从读书作文的角度对全书进行了提炼,非常的美丽生动。令我惊喜的是,学生第一次就能接受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创意。
我在暑假设计的关于2005年10期《读者》的一张思维导图
学生朱校瑜根据《读者》创作的思维导图
二、利用思维导图对于传统的语文课文的分析进行图文并茂的描绘
开始带着学生用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自我分析,从浏览全文到情感线索,再到人物个性分析,然后是细节描写和写作方法。规定时间,动笔十分钟,最好的学生能写54个词语,最差的学生10多,这是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个不是一般的抄写,而是经过思考筛选后的有个人风格的记录。有个别学生已经写上自己的感想这条分支,其实这是读后感的提纲。我自信,坚持下去,对于学生的能力,将是非常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