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埋在记忆深处的那些兔子——《鹅妈妈童谣》Ⅰ

(2007-12-13 00:43:03)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月移花影

埋在记忆深处的那些兔子——《鹅妈妈童谣》Ⅰ

前两天米迦勒的猫在宿舍突然问起了一个童谣,关于兔子的那一个。
《兔子童谣》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
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
十兔子问它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高高的抬,深深的埋,别让大兔子蹦起来……

在晚上想起来真的是一层鸡皮疙瘩,和当初看到的感觉一样,没有因为熟悉就浅淡的效果。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童谣好像是在阿加莎的小说,忘了是哪部了。只记得是菖蒲的推荐,就怀着拜读的心情去看。果然我是一个不能看侦探小说的人。代入感太强,逻辑思维一旦开始就不好结束,整个人神经兮兮,浑身阴沉。
那个小说应该没有看完吧?因为记忆中搜索不到结局……

于是知道了鹅妈妈童谣中众多血腥诡异的童谣中还有这一首。知道鹅妈妈童谣还是拜由贵香织里所赐,没有毒伯爵该隐我幼小的心灵怎么会接触到这样直白的血腥!
但是,在那部漫画中这些童谣真的是很适合,虽然不美好。却是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的血淋淋的现实。当把日常接触到的丑恶拔去外表光鲜的皮,裸露出腐败的肌理,淌着浓稠的鲜血放在你的面前,大家会作何感想?更何况是由天真的稚童用美好的声音念诵出来。孩子念着残酷的句子,挂着甜美的笑容。那种诡异对一个正常人的心灵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读出悲伤,
有人感到恐怖,
有人觉得人生无奈,
有人发现因果循环……

网络上对这个童谣的解析很多,找出两个典型的来。
解释一:(也是网络上传播最广泛的解释)
这首童谣,说的并不是人生际遇的无常,我从这首古老的童谣中看到了一场血淋淋的纷争。这是一件密谋杀人事件。
1.首先,把人暗喻成动物是文人常用的一种手法。而人,是有阶级的。所谓大兔子,当然是地位、阶级最高的人(亦即统治阶级,King)大兔子病了,要治它的病,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一只兔子做药引。
2.病的是大兔子,五兔子却突然死了,显然是被做成了药引。
3.“买药”其实是黑话,因为实际上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草药,主要是药引,所以这个“买药”指的是去杀掉做药引的兔子,三兔子是一个杀手。
4.做药引的为什么是五兔?因为哪只兔子适合做药引是由医生决定的,二兔子就是医生。
5.可以推出,二兔子借刀杀兔搞死了五兔子,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解呢?可能是情杀,因为一只母兔。
6.谁是母兔呢?想一下,女人爱哭的天性,所以九兔是母兔,九兔也知道了真相,所以才哭,因为她爱的是五兔。
7.“六兔子抬”,这明显是病句,一只兔子怎么抬?他显然是被抬,因为他死了,所以才会被抬。抬他的两只兔子随后一个挖坑,一个埋尸。没错,抬他来的就是七八两只兔子!
8.六兔子是被七八两只兔子杀的吗?不是,他是被杀手三兔子杀死的。三兔子本来不想杀他,五兔子和六兔子关系非常好,当时他们正好在一起,并联手抵抗,所以三兔子才把他们一起杀了。
(很好很强大!!果然是适合放在推理小说中的童谣……= =|||)

解释二:(这个就比较正常了,也比较官方)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
这个过程不知在多少人身上循环了多少次。今天你是买药的,明天你也许就是垂死在床上的。任何人都不再惊奇,不再感慨。生命的来去,就像一抹浮云,谁也抓不住。
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
人们对死亡已经司空见惯。人们已经忘记了悲痛,而变得麻木而迟钝。只是机械的作着以前做过无数次的动作。当把亲人埋掉的时候,心里就像在说:出门啦?路上小心点,早点回来哦。
当九兔子忽然哭起来时,十兔子甚至表示惊讶。只有九兔子还有一点点清醒,他意识到,离去的兄弟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也只有他一个人还清醒。整个儿歌透出一种悲痛欲绝,进而出离悲痛的情感。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在朗诵这首儿歌,那他的脸上肯定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两道早已干涸的泪水,眼中再也没有任何灵动的神采。只有小孩子,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可以欢快的朗诵它。当伤感的,生离死别的故事,从小孩子口中以欢快的口吻说出来的时候,人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对死亡司空见惯的年代。从而警戒人们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告戒人们珍惜生命。
(不是这样么?正常人都是这样想的吧……汗……个人觉得这个比较靠谱,自己的理解和这个比较像。)

还有对第二种解释的网络引申版
这个故事出现在众多BBS的频率非常的高~~为什么?
因为有些人误解了这个故事的意义,把它当成了一个耍人的游戏。通常在一些人气高点的论坛,楼主留下问题后就会离开。
“五兔子一去不复返”,“五”暗指“我”。意思是,留下问题我便永远再不会回来了。而跟贴希望获得答案者往往能盖出百层的高楼,楼主充分享受着从字面透露出来答案,却还有人苦苦求知的变态快感以及眼见自己的帖子变为热贴的无耻成就感,这是多么的可悲!这正应了这首童谣的另外一层含义,一个无知的孩童,在不知道童谣真正含义的情况下,无数次笑着颂唱这首悲歌,而懂事的听者`却落下了热泪……
(这个童谣出来的时候有网络这东西么?大抵是一些人把自己的现实带入的一些意想罢了。“五”通“我”,明显的中文游戏,放在国外就不通了。不过,也确实有知道这个童谣的人把它利用在了网络生活上了吧。突然想到了国外的那个死亡空间网站,当一个人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他生命的曾经绝依然保留在网络空间里,就像一块墓碑,告诉大家这个人曾经活着。)

晚上不应该想这么阴暗的东西……最近有些不正常,好像心思有开始往颓废路靠了。我要调整!或者是自己一直对这样晦涩阴沉的东西感兴趣吧,骨子里的习惯果然改不了么?我一直在保持自己阳光样的心情来着……
我不读推理小说,不读小王子,不读村上春树,不读三岛由纪夫,不读大江健三郎,不读川端康成,不看由贵香织里……已经很多年了。
以前堆积了太多吗?偶要写出来发泄~~
请期待偶的黑暗童话系列,下一期《鹅妈妈童话》Ⅱ!!!!
(汗:MS是广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