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前召开了与导师的见面会,齐文远老师讲了为人与为学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告诫大家应该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搞好内部团结。为学应该严谨,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学术功底。
会上齐老师讲每一个学子都应以中南为荣,因为中南有深厚的刑法底蕴,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刑事法学者。
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法校友:
1 张明楷教授
张明楷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刑法学
|
|
学历背景
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
其他社会职务
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百千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带教导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顾问,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咨询监督委员,深圳市人民检察院顾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点指导小组成员;曾为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东京国立大学客员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受到的主要奖励情况
《行政刑法辨析》获普通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论刑事责任》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奖二等奖;《刑法学》获司法部第三届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曾获司法部部级优秀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等称号;曾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等奖项。
|
|
|
|
|
|
|
|
2李希慧教授1957年4月出生于湖北仙桃市,1983年7月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1月至1996年5月为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1996年5月起任教授;1998年11月至1999年11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兼任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希慧教授目前身兼多种学术和社会职务,主要包括: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理事,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研究员、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华侨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山东大学刑事司法与刑事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3冯军
教授、本科就读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刑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现兼任中日刑事法研究中心秘书长。
|
4刘明祥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
谢望原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主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
http://www.law.ruc.edu.cn/teacher/pic/A1.jpg |
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港澳台刑法 |
http://www.law.ruc.edu.cn/teacher/pic/A2.jpg |
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刘艳红教授,1970年10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刑法学。
2001年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赴德国做访问研究。2002年荣获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奖励,2002年荣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奖励,2001、2003年连续两次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荣获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代表作有《罪名研究》和《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合著作品多部。在德国、国内的《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法学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此外还有李立众博士,童伟华博士。
目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年青学者获得博士学位时的导师均为著名刑事法学学者
苏彩霞副教授-----导师为:赵秉志教授
童德华副教授------导师为:马克昌教
王良顺副教授------导师为:刘明祥教授
程红副教授--------导师为:刘明祥教授
王安异副教授------导师为:马克昌教授
欧阳竹筠副教授------导师为:李希慧教授
郭泽强副教授(人大博士)-------导师为王作富教授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