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约定”之后
(2018-11-19 13:42:24)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小水滴 |
耘妮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女儿不在家,意味着我可以自由的看手机啦!
初获自由,我毫无节制,一段时间下来感觉自己过得非常不好。身体不舒服,该做的事儿也没做。
我拿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实验。
想体验一下手机跟普通人之间的关系。
现在分享一下我的发现和体验:
我的实验持续了6天,
第一天,我宣布了一个约定:每天下午5点半,早上7点半两次用手机的时间,每天总共不超过半小时。
终于到了时间,人变得动作敏捷,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坐在沙发上,谁都不理,一动不动(手指头动),聚精会神。
10分钟很快就用完了。我沮丧的想:这么短啊!
这才发现:
我爱手机,它跟我的关系不同寻常。
它从来不对我发火。不会指责我。不会跟我有矛盾。
它总是对我有回应,如果我给它指令,它一定会给我一个东西。从前有过一个网速很慢的手机,老牛拉破车一样。让人用起来心生厌恶。
新手机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
人们脸上闪着光,赞美这样的新手机。各种功能都好。
有求必应,应的特别快。
它就在这里,忠诚如一,不离不弃。
我虽然不会为它死去,它也不会为我。
大难临头,我们可能会彼此抛弃。
但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的时候,我甚是宠爱它。
宠爱到什么程度?看这架势,也没谁可比了。
当我减少宠爱它的时间,开始注意周围真的人,真的事物。
第二天,第三天,我好多了,反正不能看手机,我死心了,开始做家务,学习。生活规律,睡眠良好,神清气爽。
后来慢慢发现,有一些类似的时刻,自己特别想去点开手机:
一是疲劳的时候,什么都不愿动,什么都不爱想。
二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比方说写文章时卡住了,没灵感了。就想去点开手机。
我好象相信手机会给我带来什么。
因为它总是跳出来一些东西。
而且,我不想一个人孤单的面对疲劳,面对困难。
手机可以让我不用经历直面的痛苦。
感觉不到什么痛苦,就过去了。
不过问题没有解决,就在那里。
如果不用手机,直接着手解决问题,或者直接跟痛苦呆在一起,根本不难,只有第一分钟难,解决之后就会得到一种很棒的自信,感觉自己挺有力量。
真正对一句话有了体验,那句话是:挠痒固然快乐,不痒更快乐。
晚上开会那天,我掉到自己设计的坑里,因为我忘记了5点半在开会,5点半看不了手机,错过了跟手机的约会,我恼羞成怒,生气自己搞的这个破规定。散会后回到家里,我恶狠狠的打开手机,报复似的唰唰地看了几分钟。
真的象心理学里所说的,我的“本我”想看手机,我的“超我”有更高的目标,它要对“本我”做出限制,我的“自我”协调它们的意见,做出一个计划,双方都勉强同意了,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超我”没有得到满足,它就很沮丧。如果“本我”感觉被束缚了,它也会发作。
面对这一切的不平衡,我的自我,来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制定更合理的计划,让超我和本我都感到舒服。
中间有几次打破了规定。
一是因为工作。
一是因为学习任务。
还有一次是因为分享。
在打破规定之前,我的“自我”仔细地想了一下,觉得有必要打破。
因为看手机的时间有限,我会忘记回复一些事情。不过没有什么不可挽回的损失。不象想象的那样。
还有一些时刻我不由自主看手机,
1、想把手机电耗完,在合适的时候充上电的时候。
2、已经违反了一次规定之后,就会想反正已经违规了,再看一次也无妨。
3、快要到了计划结束的时间,有一种小孩子要放学了的心情。就会想,反正快放学了,违反规定也没什么了。
总结一下:
我这个普通人用手机的时间其实很多,平时孩子在家,孩子用的也多,因为这个时代,很多工作和学习都用到手机。
平时我的手机一天就要充一次电。
在我按约定看手机后,三天过了电还没有耗完。
1、给自己一个约定非常好。这个约定要有一个见证人,或者是公众,或者是老师同学。没有见证人的话,特别容易不遵守。
2、这种限制并没有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
3、可以7天一个周期,反思一下约定有什么太松太紧的地方,可以调整到正好适合自己。
4、最的一个数据,算不算数呢?------在这6天之内我和老公没有吵架。不过也许会有人说,孩子不在家,你又没给孩子辅导功课,有什么好吵的呢?--------这么说的话,我也会大笑着赞同他,同时,我也会饶有兴趣地想: 这个世界上,没有孩子的两个男女,是不是都不吵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