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早一点儿睡(三)---家长的技术活儿之三
(2015-03-17 06:14:42)
标签:
育儿 |
分类: 小水滴 |
今天是九点半睡着的。虽然表面看比昨天晚,但总体哄睡时间比昨天缩短了。昨天是七点半就上床了。今天是八点五分上床的。七点半开始洗漱。其实之前也会开始洗漱,只是没有坚持这么早,并且有时候她说不愿意我就不逼着她做了。(耘妮反馈: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试探对很多事说不愿意,她要发展自己的意志力,彰显我跟你不同,我跟规律不同,我有我的想法,甚至我跟我的睡意,便意不同的想法,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股力量,明白孩子说自己不愿意就是在体验自己的力量,不是真的不愿意,就象有些人说反话的感觉有点象,很多家长只听表面意思,认为孩子说不愿意就不勉强吧,以为这样是尊重孩子,其实这是跟孩子的无效沟通,因为你只听从了孩子的语言,没有听从孩子的心灵。---孩子说不愿意这就是他心灵的一个呼声,他要发展他的意志力,而家长要怎么做?帮助孩子的意志力发展,什么最帮助孩子的意志力发展?就是规律的家庭生活。他可以不愿意,但妈妈要洗漱了,而且就会在洗漱完讲一个故事,他想听就洗漱完了来听。)开始准备睡觉之后,我缠毛线团,她很安静的在我旁边,一会自助吃几口奶,一会不吃。但一直很安静。过了一会我说睡觉吧。(耘妮反馈:这里没必要跟意志力萌发的孩子说睡觉什么的,你一说这个词她就对抗,你可以说我要给一个安静的小孩讲一个故事了,本来这也是当下要做的事)她不愿意,开始话唠一样唠唠叨叨。我没理她,把毛线放好,躺下,(耘妮反馈:这个做的好)她自己爬过来要吃奶,并且要求讲故事,我就讲小兔子去游泳,累了睡觉,去彩虹桥什么的。明天准备带她去游泳,她也知道,所以一直听着。八点半突然说渴了要喝水,(耘妮反馈:孩子想“我的意志”来对抗“睡意”,这里她就会不停的动,不停的说话,不停的找事,不停的想上厕所,想喝水,因为她知道一提这些要求,你就得满足她,生理需要哈,没有妈妈会忽视,会不允许,只要她一动就睡不着了,她知道)我就带她去喝水。以后打算准备一个水杯在屋里,就不用出去了。感觉她要喝水纯粹是找事,因为之前很多次问过她要不要喝水,都说不喝,我带她去喝也就是喝了两口。(耘妮反馈:这就是带孩子久了,会有预见性,妈妈的经验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智斗中出来的。把水杯放在床边,把马桶放在床边,是很好的主意)等喝水回来果然就有开始疯的劲头。把靠垫放我枕头上,说要在上面玩会。我说不行,妈妈要睡觉。说了两遍,根本不理我。我就直接把靠垫拖下来了,放枕头一边,结果直接引爆炸弹了,开始哇哇大哭。如果说歇斯底里的哭算十分的话,这次哭要有八分。哭的还是蛮厉害的。一边哭一边喊,你不要把我放一边,我倾听了几句,听完可以好一下,等下会马上接着开始大哭。我就搂着她,说你不要妈妈把你放一边,妈妈把你放一边了,对不起。但是接着哭,一边哭一边自己爬过来找奶吃。吃几口又起来大哭。这时候我老公悄悄开门进来了,说,哭的我都听不下去了。我没理她,闺女也回头看了爸爸一下,对爸爸没什么特别反应,只是哭。爸爸站了一下就说,那爸爸去睡觉了。这时候闺女吃奶,在我怀里一侧。我之前会认为,孩子如果因为什么哭,那就认真把她这个情绪解决好。所以好像有时候就死磕上了,(死磕是什么意思?就是妈妈用蛮劲,坚持一个标准,比方说不是书上说要倾听吗?不是谁说了不能惯孩子吗?不是要坚持原则吗?这就造成了死磕,庖丁解牛不死磕,他是怎么做到的,理性上他了解对象的特征,了解对象的脉络,过程中他感受对方)就算倾听的对路,也还会让她情绪特别大。过年期间那次也是,感觉这个劲儿不会过去。这次我没死磕。我就趁她吃奶没哭的间隙说,明天咱们要去游泳,你自己背着小书包,可以爬在泳圈上。。。等等等描述她游泳的图像。她很喜欢游泳。说着她就渐渐安静下来。所以对于这个死磕的事,我也不明白。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是应该解决这个事吗。如果讲别的算转移注意力,那长期下去对孩子是不好的。到底该怎么做呢。(耘妮反馈:这个不算是转移注意力,其实你只是描述了一个新的图象,孩子从旧的图象中出来,在新的图象中安静了下来,你做了一件使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孩子安静下来的事。也可以说当下的事让孩子安静,比方说拍拍,疼爱一下,说妈妈爱你。甚至是不用说什么话,只要动作轻柔有节奏,传达着妈妈爱你,宝宝很快就平静了也就睡了)这次睡觉,讲了别的事,睡觉倒是可以继续了,别的事呢?因为我讲了别的事,她慢慢安静了。我也没继续说啥,就轻轻拍着她。哼了歌,她跟着我哼。一会我不哼了她自己哼,慢慢慢慢睡着了。
(耘妮反馈:这个大哭跟要求喝水是一回事儿,就是孩子想要对抗自己的睡意,故意找个事,就象你跟男朋友耍赖,提出一个要求他满足了,又提了一个他又满足了,你就想提一个他很难满足的,这样他就会反抗,一反抗,你就可以闹了。这个反抗是必然的,哭都比睡好,一哭就不用睡了,只要不睡就意志力得胜了。但是很矛盾的是,她哭时又会觉得难受,不是别人,而是她真切的觉得难受:你看她身体里三种力量在斗争,一种是身体想睡,一种是意志说坚持住不要睡,哭这个工具来了,帮到了意志,但身体又觉得难受。这是她自己的尝试,只要妈妈平静和理解就不会伤害到她。明天她会记住自己给自己找的这份难受。她会变得配合和服从,为了避免自己再次难受。我不是不让妈妈们倾听,而是真正的倾听就是你得听孩子的真意,深层意思没听出来,你的倾听就把孩子带到沟里去了。“你伤心了,你孤单了,”根本就离题万里,然后孩子被你这些词弄得特别爱表现的伤心和孤单。这个例子中不要倾听中说什么对不起孩子,妈妈有什么对不起孩子的地方?她把靠垫放你枕头上,你要睡觉,她打扰了你,你还要跟她说对不起?这样暗示了孩子“妈妈老得对得起孩子”然后孩子的要求就特别多,妈妈就特别累)
(妈妈老觉得孩子有了情绪我就得给孩子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孩子的情绪越解决越多,因为妈妈夸大其辞,孩子的情绪为了应合妈妈也变得夸大。这就是不当倾听的危害。孩子的情绪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大人没安排好节奏,大人有情绪,孩子有了情绪,这时大人下次要重新安排。还有一种孩子因为自己的事自己哭起来,不管大人怎么做,孩子还是会哭这一场。比方说例子中的,比方说树枝断了,而孩子非想接起来。后一种大人不需要解决。这是孩子自己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