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孩子的微技术(案例分析之7月26日互助会)

(2014-08-30 00:42:32)
标签:

育儿

分类: 带孩子

带孩子的微技术(案例分析之7月26日小水滴互助会)

726日互助会儿童观察笔记

同样的一天,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孩子,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到了不同的故事。

时间:9001100

地点:流星三区北门外小树林

参加儿童:么么,小强,成成,大宝二宝桃桃,阿峰叶子同玉,熹熹,小船,呦呦,衣轩,义义

主班:小船妈妈

配班:桃桃

后勤:呦呦

陪园:成成爸爸,衣轩妈妈,呦呦奶奶,二宝奶奶,熹熹妈妈

 

桃桃妈观察笔记:

序曲:

桃桃盼小树林活动很久了.但是,临走前,她突然说不去了.哄了半天,慢慢问出来,她在想着几周前有孩子把土扬到她头上的事情.当时我只是见她状态不好就抱她提前离开,没想到这样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我蹲下来看着她,告诉她:妈妈知道你的心思啦.今天妈妈做配班,就象你幼儿园的配班老师一样.妈妈会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不能扬土,不能扬沙子.小家伙这才放心地出发了.

(耘妮点评:1、成人现场处理矛盾,如果没有使孩子以她们的方式理解消化,在孩子的心里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有一些偏内向的孩子当时未必表现出来。几周前那天桃桃的确哭了起来,并且粘妈妈,当时妈妈觉得可能是孩子感冒了状态不好。-----有时候,尤其是小的孩子,她们显得很敏感,怎么也不想加入群体,妈妈要找原因,有可能是生理上有些饿了或睏了的需要,有时候是相处的困难,找到原因,妈妈就会行动,行动了之后孩子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用来衡量我们原因找的对不对的。现在看桃桃的结果,可能当时原因没有找的很准。

主旋律:
到达小树林,已经来了很多孩子,分散着玩耍.有的土坑里倒过水,形成深色的湿泥.大多数孩子都光着脚丫,踩在土地上.看到主班的小船妈也光着脚,我立刻也脱下鞋子,被阳光晒过的土地很温暖,刚踩下去感觉有一点点沙粒,一会儿就觉得很舒服.桃桃学着也脱下鞋,刚走两步就赶紧回头穿上,过了一会儿她又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再光起脚丫,这回适应了,开心地融入大家玩了起来.

(耘妮点评:对自然及环境的这种细致的感受是桃桃妈的优点,每一位教育者,自己的平衡是最重要的,自己都失衡就没法帮助孩子。桃桃妈感受到被阳光晒过的土地很温暖,刚踩下去感觉有一点点沙粒。这些都会在无意识中帮助她维持一种平衡,另外,加入我们这个群体的父母也可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愿意亲近自然。)

 

么么乐呵呵地跑来,她手上拿着新做的泥球给我看,泥球的手感很软:你猜里面有什么?有什么?有个小土块!她跑开了……过一会儿,又拿来一个泥球:你看,这是里面没有土块的,你感觉一下!整个泥捏起来更软了.我们都笑起来.

(么么对桃桃妈很有好感,有时会想去桃桃家做客,尽管一次也没去过。)

阿峰走过来,他的胸前挂着一个挂件,上面有颗小宝石.他对么么说:我要送你一颗宝石”……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到另外一个孩子跟前,继续提着他的宝石……

()

大概因为姐姐没来,小船觉得有点无聊,也有点困倦的样子,一直让妈妈抱着,慢慢地哄着进入状态.东看看,西瞧瞧……

 

义义和呦呦围在一个有湿泥的坑前,呦呦奶奶捏了个鸽子.桃桃见了就急着让我捏鸡蛋.给她捏了两个,尽量引导她自己捏.她答:我不会.我说你会捏饺子呀?她马上转身找湿泥自己捏饺子去了.耘妮:成人做得太象,孩子就不敢下手了,如果成人想引导孩子工作,可以做的比最小的孩子的水平还要再差一点,但是态度一定要象孩子一样顶顶认真,可以捏一个并不成型的东西,然后说:我这是蝴蝶哎!)

 

大宝从小树林入口那边跑过来,我向她打个招呼,她很放松,立刻找材料去玩了.过了一会儿,她就带着叶子一起到里面的一个树坑里坐下玩儿.

 

成成小强在跟着成成爸爸做一个大大的知了.用一些泥土堆成一个大大的土堆,成成爸说:你们谁给我找点树枝来?孩子们迅速跑去行动.树枝做了知了的脚.成成爸又让他们继续找些树叶……

 

衣轩先站着观察了一会儿,然后蹲在泥坑前,摆弄着褐色的泥土,:我做一块巧克力饼干.桃桃见了,立刻说:我也要做巧克力饼干.也在一旁忙活起来.

 

二宝对固定树木的竹竿产生了兴趣,抓住举起放下,成成也去抓竹竿的另外一端,象跷跷板一样晃动.

 

同玉是最大的孩子,已经上一年级了.他见我在搓泥蛋,走过来说我们老师不让用手心搓,要用手指捏.我学着他的样子捏起来,然后问他:我第一次见到你啊.很高兴认识你.我是桃桃,你叫什么名字呢?他反问:桃桃是谁啊?我指了指身边的小桃桃.么么这时跑过来,跟他异口同声地说出来:同玉!同玉你肯定猜不出我在哪里上学!我猜起来:安德华旭?不对.南山?他有点惊讶,有点欣喜,:对啦!

 

成成和爸爸要去取些水,成成爸爸嘱咐孩子们要保护好泥做的大知了.同玉,小强等几个孩子立刻围了过去,认真地充当着保护的角色.

 

小熹熹也光着小脚丫,打了几个喷嚏,跟着哥哥姐姐们玩玩土,来回走走.

 

大宝叶子坐在比较远的树坑里,她们在开点心店呢.大宝做了个蛋糕,用绳子围个花边.叶子做了个面包.我们走过去,大宝忙喊道:不卖!我们不卖!桃桃对做花边的绳子产生了兴趣,也想找一个.我正在发愁没办法解下来竹竿上的绳结,主班老师正好开始组织做晨圈了.我对桃桃:咱们先去做晨圈,回来再找绳子吧.她急忙跟着跑过去.

 

同玉呵呵笑着说他长大了,不做晨圈了,那是幼儿园做的.有几个孩子留在原地没动,只是张望着.晨圈开始,满满妈妈的声音很温柔,带着大家进入到一种安静的氛围中去.桃桃仍然不肯坐地上,便坐到妈妈的怀里.

 

之后是吃加点.呦呦妈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丰盛极了.大人孩子都吃得很开心.

 

吃完加点自由活动.呦呦妈搬来一个大树桩,带着呦呦盖房子.桃桃剪根树枝,插在地上当作种树.

 

 

小插曲:

小强把自己水杯里的水喝了(还是倒空了?)以后,用水杯装土玩.成成想要去拿小强的水杯,小强不给.成成就用空矿泉水瓶在小强头上打了一下!成成爸爸和我忙过去,告诉成成不能打小朋友.成成爸爸要求成成道歉,我便走远一点.小强坐在地上,抬着头看着成成,成成跟爸爸倾诉他也想要装土的杯子,他爸爸在跟他解释……(耘妮:道歉并不能解决孩子用动作代替语言的问题,所以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感受到了别人,是否可以用语言表达他的需要。)

 

让小朋友喝水的时候,小强的水杯里已经没有水了.我从桃桃的水壶里倒了两碗给他.最后桃桃也没有水喝了,急得她非要喝大桶打来的自来水,大概觉得大桶才解渴吧……

 

二宝奶奶带他先回去了,把带的水果交给我们给孩子一起吃.大宝见了拎起袋子,表示这是她的,由她来分配.吃加点的时候,其他的食物都很丰盛,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她拎的水果.过了不久,她摊开袋子跟么么,阿峰分着吃起来.小强过去要吃,大宝抓住不给他.我走过去说:这是大家的.她仍然有点不肯,手松了下,小强很满意地吃到了葡萄.

 

 

尾声:

结束圈后,成成跟爸爸先回家了.几个大孩子,大宝,么么和阿峰在后面跟着要去追成成.桃桃也跟在后边跑,她嘟囔着说是去追老虎.我让桃桃去把哥哥姐姐们叫回来,她乖乖地去叫,三个大孩子也转身回来了.

 

余兴的时间,大孩子抓着小船妈拔河玩儿.叶子坐在地上搓泥球,桃桃看到叶子,自己也坐到了旁边的地上玩儿.桃桃妈对此很开心----她终于肯坐在地上了.

 

 

 

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天气热需要给孩子带足并尽量保护好饮用水.

 

 

 

呦呦妈的观察(耘妮:呦呦妈的观察很客观,一是因为呦妈的性格使然,一是可能因为参加过座谈会的同学们收到了我的再三强调:儿童观察要客观)

我是加餐的时候赶过去的,我主要观察到了关于葡萄的冲突,大宝带来了一些葡萄和香瓜,可能是食物装在不透明的塑料袋,大家都没发现,没分享她的水果,临近加餐尾声了,大宝拿着袋子有些不开心(不开心的原因我猜可能是大家忽略了她带来的礼物),(耘妮觉得大宝可能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转来转去,有的家长发现了,就说大宝拿来一起分享吧,大宝反而不给了,捂紧袋子说谁也不给吃,然后宣布一条规则:和我玩的,我才给他吃。(当时犹豫这种小团体是该不管呢,还是应该干预呢)(耘妮:非常有必要干预:要跟大宝谈谈,现在是分享时间,所有食物大家一起分享,如果这不是你要分享的,那老师要保管起来,直到你的家人来接你的时候,我会交在你家人的手里)么么马上答应,我和你玩,然后他们俩就在一起吃葡萄了,成成也赶过来说我也想吃,大宝大声的拒绝了他还推了一把。成成着急了,握紧拳头对着大宝的后脑勺打了一下,大宝摸着头发现成成打了她又要打回去,大家赶紧把他们分开了,此后就是大宝和么在一起,按她们规则声称是好朋友的就能分葡萄吃,期间小强不知怎么也被排挤出葡萄小组,小强只好从地上捡起带泥巴的葡萄想要吃,大宝笑说吃带泥巴的葡萄吧,小朋友们跟着笑,小强好像并不在意,(耘妮:即便小强看上去不在意,老师也不可以让小强处在这样的一个境地里,小强才2岁半,他对这个处境是无能为力的。如果团队中出现了以强对弱,做为老师要引导。向前追溯,如果出现了葡萄小组就会出现排挤仍然很珍惜的准备要吃,我就说用水冲冲再吃吧,水都用完了最后只好扔掉了。大宝和么继续找找一僻静地吃葡萄,最后做结束圈了还不肯收起来,大家一直在叫她俩做结束圈,她们并不理会,我想干脆帮她们收起吧就说:现在是结束圈时间,葡萄要收起来了,俩孩子不同意,我只好动手把袋子拿走放在零食堆那里了,她俩似乎有点惊讶(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写到才想起来加餐结束就应该把所有食物都收起)(耘妮:不是对不对,而是很有必要)结束圈把美好的气氛又带回来了。成成则由爸爸陪着,最后离开的时候,成成爸带着成成先走,大宝,么么,阿峰,跑到小路上扬沙子。直到成成爸有点生气的追回来大声质问孩子们:你们这样有意思吗?才知道他们是追着扬他们父子俩了(是报刚才的仇吗)大家嘻嘻哈哈的散开了。然后就是小船妈带着自己的宝宝和三个孩子去追着玩了

(桃桃妈注:留意到大宝最初有意拿着袋子想显示所有权,大人采取了忽略的方法,以为不张罗去吃她的袋子里的水果就没事了.但后来还是产生了问题,(耘妮:桃桃妈愿意看到事实,看到前后事实中的关联,这很好虽然中间去干预了一下,想让小强吃到葡萄,但是看来还有别的状况.我在反思,也想请问耘妮,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是应该预先收一下水果好,还是遇到问题再处理好呢?)(耘妮:如果是我,会觉得预先收更好)

 

 

小船妈作为主班的几点补充:

看了桃桃妈的日记 ,感觉顺畅自然,正是那日的主基调,感动那日大人的陪伴都很专注用心,尤其呦呦婆婆像个孩子一样投入的玩泥巴,创意还特多.还有成成爸爸对成成一直的关注和陪伴感觉很用心。

 

我是活动前一晚才报名,被提名主班还没有任何准备 ,不过知道这次陪伴家长较多,照顾孩子安全和基本需求就可以不用太多虑了,带孩子玩是这几年来的主要工作,呵呵真心喜欢并乐在其中,重要的是帮助和引领如何能深入孩子的内在,这次有机会站在主班的位置上,我才深切地感到自己下的功夫尚浅,内心里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早起准备临时跟学练晨圈,发现满满不在状态不想配合,还说今天不去小树林在家陪爸爸修东西。我决定就按从前一起玩过的小蝌蚪找妈妈来吧,结束圈唱的时候感觉偶尔走调,没关系了,按自己的来,表达出发自内心的爱与祝福是根本.耘妮:“根本”抓住了)

 

 

小船到了小树林后不肯往里走,一直找姐姐,直到大赫带着么么和同玉来到才勉强跟着走进小树林,到达目的地,小船踩在翻过的土上说妈妈我可以脱鞋吗,我正把书包水杯摆整齐,随口就说可以啊,可他并无反应。接着熹熹妈带着孩子过来了,和孩子一起脱光脚踩在地上,大赫看到说:刚才没来得及说,大人先脱孩子就跟着了,这才叫带孩子玩。嗯!我立刻脱了鞋,小船也立刻脱了。让孩子放开玩,大人先要放得开,最好先示范,做什么比说什么重要得多啊。

 

凉风习习,身旁的小秧苗和树儿都在摇摆着身姿,家长带着孩子们陆续赶到,大家欢喜地打着招呼问候着……小船的确有些困倦的样子 还偶尔念叨着回家和姐姐去哪了,让我抱着东走走西瞧瞧,不肯下来玩。不知何时成成同玉在一起了,他们正摇动着固定树木的竹竿,我提醒孩子们小心别弄下来,顺手把竹竿固定到土里,(耘妮:小船妈是个成熟的妈妈,能够预知危险,也能够用成熟的方法避免,赞)成成看不能玩就走了,小船却发现了好玩的,骑上去跳跃着,我笑:小船在骑大马呢。他更有劲了,还不停叫着旁边的同玉:哥哥,你看,你看……

 

放眼看去,大人孩子分散四五处玩得很专注,叶子开始跟着我和小船,后被大宝叫去,大孩子语言神情有些指使的意味,叶子拿着手里的泥团踌躇着,大宝大声叫着过去,她面无表情的走过去,(耘妮:小孩子有时候是会面无表情,她的行动表示她愿意去)一起坐在大宝的树坑里……之后的工作看似是做点心,俩人端坐在那个小空间看上去很专注,我不知怎样去涉入,不知大孩小孩的内心到底会是怎样一个状态?我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哪些引领?(耘妮:对大宝来说,这也是个新的团体,她要在这个团体里取得一种安全感,她控制她可以控制的,自己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她们做事情时不做任何引导,但她们不会永远这样下去,当她们偶然向外看时,引导她们与其它孩子发生联系。如果她们伤害或排斥其它的孩子,给她们一个团结的大原则。)

 

大约要十点的时候,大家都陆续站起来了,似乎是告一段落的时候了,我和配班商量准备晨圈,顺手邀请同玉,他笑嘻嘻地说:“太幼稚了,那是小孩子玩的。”晨圈词稍长,似乎引领得快些了,大家够专注,但能跟上动作的不多。同时我还感觉到自己内心还不够从容安静,那样语调会更平稳些,还有不够熟,注意力主要在记词和动作上了,内心与大家的联接不足。

 

接下来的加点出现的小插曲,我有所观察 ,主要是因为主食够丰盛,对于大宝的水果,成人没有提前商量好,就说一起吃不利消化先不吃吧,没有顾及到这样做大宝的心理感受,导致后来大宝有些生气,自己去拿来吃还对前来想吃的孩子设下限制,(耘妮:还是那句话,大宝想控制她可以控制的)这时呦呦妈说现在加餐已经结束,食物要收一下了,说完坚定地拿走了水果袋。

结束圈真的跑调了,呵呵,大家都看着我,我就按着自己的调子深情地往下唱:再见……祝福……嗯想想一个月的假期大家都不能在此相会了,还真的有些留恋。

 

最后陆续告别,看到么么大宝一伙 去追成成不知何故,她们返回时我也准备带小船回家,么么拉住我的手笑闹着不让走,我们就势玩了会拔河游戏,一玩起来小船又不想走,怎奈爸爸已经在门口招手了,么么说你走吧我们追,小船最喜欢的追人游戏,他哈哈笑个不停。

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再见了,小树林。

 

 

成成爸的观察:成成到达小树林的活动地点,碰到大赫,我停下来跟大赫说话,么么成成打招呼,喊“成成”,但成成没有停下来加入小朋友们的活动,还是往前走了二三十米,停了下来。这时阿峰追过去,因为距离较远,不清楚他们之间的交流,过了一会,阿峰在距离成成几米远的地方向成成扔土块,成成只是站着没有做动作;(耘妮:要继续观察成成是不是会表达自己的不舒服,从这个情节上看,成成没有表达)这时成成爸停止跟大赫的交谈,走过去跟阿峰说:“如果你想跟成成玩,请你不要使用这种方式,如果你不想跟成成玩,请你离开。”(耘妮:这个沟通方式太象公文了,孩子不知道不用这种方式该用什么方式,对于前面那个假设,孩子是无措的,但他可以听得懂离开。)之后阿峰走开了。
我走到成成跟前,蹲下来时,成成已经快要哭出来了。我安慰了一下成成,跟成成说,我们去找知了吧,然后我们就朝着活动地点边走边找知了。找的过程中,成成明显想远离扎堆地点。

结合上次的小树林活动,阿峰都是在成成刚到的时候就主动针对成成做出一些动作。所以感觉阿峰是“记仇”的。耘妮: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阿峰喜欢成成,他试了向成成扔东西的方式,成成没有强烈反应,阿峰还想继续尝试)
找了一会知了,成成要求我去抓一只送给他,说:“我们没有工具,现在抓不到知了,不然我去做一只吧”。然后我走到活动地点,开始用土和树枝做知了。但成成没有跟过来,过了一会才过来,然后我给成成同玉小强分配任务,让他们去找树枝和树叶。工作了一会,阿峰又过来,他的手里拿着一把塑料小刀,开始向大宝扔,后来向成成扔,成成依然没有反应。我过去跟阿峰说,不可以向小朋友们扔东西,尤其是小刀,你可以拿着玩,但如果我发现你还在扔,我会将小刀保管起来,等活动结束了再还给你。(耘妮:成人向阿峰显示了力量,在这里阻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首要的,但是没解决阿峰的问题,他可能想跟成成玩,但他不知道该怎么玩,他想的形式受挫了,因为成成爸很有力量,如果有几个同伙的话,阿峰会再试试。)阿峰同意并离开了。之后好长时间,阿峰没有过来跟成成冲突。
大宝来的时候带来了一袋子水果,当有小朋友想打开时,她会说“不能打开,谁打开谁倒霉”。(耘妮:这种说法可以给大宝带来一种可控制的感觉,大宝的本意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的本意是纯天然的,无所谓善恶,她只选择对她有用的。但这个方式会给团队带来恶性循环,其实对大宝也无益,大宝需要的是被爱的,安全的感觉。这时候成人要果断地把水果收起来,然后对孩子说一句话:这里所有的人都幸运。一般孩子不会再问,如果孩子追问为什么,就说:因为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好朋友。)但是中间加餐时,成成想打开水果袋。大宝夺过水果袋:“成成倒霉,成成倒霉,成成倒霉”。(耘妮:这里成人要制止,排斥一个人就象打人一样,是很有力量的,孩子会被那种力量感吸引,他们会模仿)重复了很多次后阿峰加入,再后来,么么加入。能看出来成成的不高兴。(耘妮:这里留下了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因为时间快到了,我就邀请成成跟我一起收拾东西离开,离开时,走到大路上,阿峰大宝么么跑出来开始向我和成成扔土块。(耘妮:你可以看做孩子们在继续欺负成成,也可以看做是孩子们在用这种方式向大人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史代纳曾经描述过一位老师来到课堂上,突然学生们捉弄或嘲笑他,这象不象是天突然下起了雨,而你没带雨衣?我写到这里突然明白了这个雨衣是什么,这个雨衣就是你对孩子的真爱,如果你不能真的爱这些孩子,你就看到了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孩子们在欺负成成,如果你可以爱他们,象爱你自己的孩子一样,才可以看到真相是:他们在寻求帮助)成成开始快速的跑到大门口。但看起来成成的情绪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耘妮:通过前面的描述,我觉得成成的内心状态很隐藏,他不表露,这不能证明他没有)

感触与疑惑 :作为父母,孩子受到小团体的排挤,我心里很难过。成成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孩子,想加入陌生的团体比较困难。我知道不能因为受到排挤而逃避参加这样的活动,但另一方面我担心孩子会受到别的心理伤害。这次活动我在现场,如果我不在,而且没有小水滴的老师在,只是客串的主班在的话,我不清楚最终会发生什么。所以我在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带成成参加小树林活动。(耘妮:治疗的发生有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安全的关系,安全又有一个前提:就是平等。成人与孩子在一起时,要尽量让自己与孩子平等,但孩子不用,他们只要在一起,就是平等的。成年人对孩子有可能会造成心理的伤害,但孩子对孩子永远不会,即便是拳脚相加起来。尤其是我们这些才不满6岁的儿童。从前有位家长说:我觉得孩子应该有打过架的体验,这个时间发生在大学不如发生在高中,发生的高中不如发生在初中,发生在初中不如发生在小学,后来我想一想,还是发生在幼儿园最好!!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老师不要去引导孩子,没有引导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好象是无人管理的花园,那是一种荒芜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