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7 ] 2013年05月06日

标签:
转载 |
华德福幼儿园行为规范的建立和教师的原则
2013-05-03
编者注:本文来自台中磊川华德福学校校长林玉珠。该文非常长,需要有耐心看完,无论您是华德福教育,还是接受其他教育,都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孩子成长。在此,呼吁希望更多父亲能参与进来,新教育的阻力往往是家中的父亲,许多母亲都是新教育的传播者和追求者,但有时父亲用理性的思维抗拒新事物的发生,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些父亲对生活和未来的不自信,真的希望有更多的父亲能意识到新教育带给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1.孩子冷漠、没有同情心、爱告状或过度黏人,该如何是好?
2.孩子行为不礼貌、说不好听的话或打人、打架怎么办?
3.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起不来、怎么办?
4.孩子退缩、胆怯、没信心或爱批评、爱管人怎么办?
5.孩子跟伙伴,同学常吵架打架,该如何调解?
6.孩子很容易动怒以致于暴力,该如何处理?
7.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对幼儿做常规训练?尺度如何拿捏?
8.家长和老师应如何管教孩子?有没有比较好的处罚方式?
9.为什么每次有客人来,或去人家作客,一些孩子特别不听话?
10.为什么一些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但回到家却胡闹、爱哭、偏食、不收玩具.......
孩子犯错、不守规矩,一方面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正在成长,他的身体、情感与思想都尚未成熟,他无法自控、无法分辨是非…,是他「不能」,不是他「不要」。父母应进一步了解需要引导或教导的是什么,需要帮助的方法是什么以进行辅导而不是责怪。另一方面,孩子不守规矩,多半都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也许有些父母初听时有错愕的感觉,但是,真的「只有问题的父母或师长,没有问题的孩子」!因为孩子生来是纯洁的,没有所谓的问不问题,孩子是被父母或老师安排着过生活的,孩子从现有的环境中成长、模仿、学习…。因此,面对幼儿违反常规,身为大人的我们,无须在幼儿的意志力战场上与孩子硬碰硬;大人应尽可能储备儿童的发展与需求的知识,以便加添自己与孩子相处、共同成长的能力。若陪孩子长大的人越有深厚的育儿知识,越知道如何加强幼儿的主动性,如何减少幼儿的周围摩擦;如何在规范上帮助幼儿…等,就越能提供适合孩子年纪发展所需的游戏、故事及艺术活动等;那么,不管是幼儿个人的或幼儿与同伴间的不良行为,通常都不会有太大的困扰,即使有,也都能快速的改善。因此,孩子犯错,除了要求孩子立即停止不良行为外,大人其实当深自反思!我们应自问自己做了什么,在环境里提供了什么,以致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们能为他做什么,以改善问题?唯有我们愿意全心力投入幼儿的工作,更深入的了解问题的始末,了解幼儿的发展与需求,我们才有可能因了解而对孩子释怀,耐心、体谅,甚至慈悲,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成长,才能说我们「教育」了他.
帮助幼儿生活规范的十条基本原则:
一.
二. 以身作则
三. 规律的生活
四. 简单、正向、积极的语言
五. 教他,不要骂他;说故事,不要说教
六. 监控自己的情绪与动作
七. 除了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请给孩子自由
八. 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
九. 重视此时此刻,重视孩子的感觉
十. 家校合一的幼儿生活规范
一. 爱:
我曾经与一个行为上有困扰的母亲会谈,她说:
「我的孩子实在太贪心了,我已经爱他很多了,他还是嫌不够!」
「真的?」我说:「我和你正好相反,我很努力,很用心的爱我的孩子,但我仍然觉得不够,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努力的爱他。我的孩子已经大到我完全抱不动了。前几年,在游泳池里,我发现在水里我仍然可以像他儿时般的抱他,摇他,我觉得好快乐!我也谢谢我的孩子愿意让我在游泳池里抱他摇、摇、摇…。我的孩子常告诉我:『妈妈,谢谢你这么爱我,你的爱让我觉得我很有力气。』」
最近在幼儿园的「家长成长课程」中也有一则感人的父亲教养儿子的故事:
有一天,小明犯错,爸爸准备请儿子「站一站,想一想」,但是儿子与老爸讨价还价说:
「爸爸,我不要『站一站,想一想』,我下次不再犯错了!」
「不行,你常常说下次不会,结果还是犯错!」爸爸说。
「爸爸,我下次一定不会再犯了,请你原谅我。」
「原谅?好!那请你告诉我,什么是『原谅』?」
小明想了好久,最后回答:
「爸爸,原谅,就是爱我。」
最后,受感动的爸爸选择了原谅他,爱他。只有饱受爱滋养的孩子才能那么自在的要求原谅,要求爱!而大人也要清楚孩子的行为规范绝非一次就能成功,那需要时间,唯有时间能帮助人类建立习惯与行为规范模式。
二.
有一天,凡凡、平平的妈妈对我说:「以前孩子的爸爸常对孩子说:『你不乖,我就揍你哦!』结果,那一阵子,三、四岁的平平就常说:『我揍你!揍你!』他每天就这样「揍来揍去」的说…。另外,有一次,我很生气,不知怎的气得就拍了桌子,没想到隔了两天,我们凡凡竟然也拍桌子凶他弟弟…。我和他爸吓坏了,学乖了,从此谨慎言行,再也不敢随便说话、乱发脾气了…。」
儿童的行为反映出我们对他的教育与我们对自己的自我教育!好模范远比命令或指导重要,孩子通常多注意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说了什么。一定要记得,真实的举动对孩子最有价值,在孩子面前,我们的一个每个动作都是很有影响力的(Grunelius,
1996, p. 30)。
三. 规律的生活
在教育工作上,父母最大挑战之一即是为儿女建立规律的家居生活。有些父母虽然准时下班,但是,回到家后还有事要忙,或者有好电视想看,等忙完或看完电视,已经很晚了,看着孩子还没睡,就开始生气或指责孩子吵闹要父母陪,不肯独自先睡。其实,一样的道理,真的不是他「不肯」,是他「不能」!他还小,他是幼儿,他真的需要父母陪伴!而这些抱怨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床的父母也常抱怨孩子不爱吃饭,或吃一顿饭吃好久,或边吃饭边看电视…。
父母的角色的确难为!父母必须为孩子改变自己,甚至牺牲自己!尚未准备好作父母的大人总很难舍弃自己的角色,这些父母也许不自知,但他们总是爱自己的自我角色或工作角色胜过爱孩子的父母角色,他们先管自己的事,再理孩子的事。然而,可知道?幼儿的身体器官正在成长,他需要大量的睡眠。再者,史代纳说睡眠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之一,睡眠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情绪好坏;工作、学习以及思想能力灵敏与否…,睡眠深深的影响我们的身心灵成长。当孩子没睡饱,他的情绪就容易产生吵闹、过动、爱哭…等困扰。常规训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规律的生活!从园所工作中,我们明明白白看见不规律生活加添在幼儿身上的困扰,我们很心疼孩子,因此特别就日常的上学困扰与家长共切磋:
1. 太早或太晚来园或离园,特别是迟到及晚归的孩子容易在群体中产生疏离感;
2.
迟到的孩子难以进入团体,难以专心学习。就团体动力发展而言,孩子每天入园都需要有暖身的时间,需要慢慢的开始与同侪交谊,进而形成团体。团体形成时,团体自然会形成一股凝聚的力量。这时,想要参与团体的任何一个人就得多花力气才能挤得进团体;但是,一般迟到的孩子会比平常较没有力气,会变得不好意思,若再要他花力气,实在太难了;然而,不能进入团体的孩子,通常也就很难专心学习,因此,有些国外的华德福幼儿园直接建议迟到的孩子那一天就不要来园所了。
曾经有一次,为了使家长有机会亲身体验孩子们的活动,我们特意举办了一次家长的游戏课程。首先,我们请家长玩半个小时的华德福玩具,然后,再与家长们进行经验分享与讨论。没料到竟然有一位迟到的家长说:「对不起,我因为迟到,我不知道你们要做什么,所以我没有办法参与。」迟到竟然不只使孩子,也会使大人无法施展能力呢!迟到了就真的很难参与游戏了!可是,幼儿必须透过游戏学习,没有游戏就等于没有学习了!
3. 陪伴孩子早睡,不过度随孩子的意愿行事,让孩子知道并学习早起上学、不迟到是父母与儿女共同的职责。
4.
不晚归是孩子学习「适可而止」的根本:上了一天课,孩子累了需要休息;如果孩子不回家,还想玩,父母、老师要帮助孩子「适可而止」以储备明天的精力。
5.
尽可能简单、平凡的生活,不要看电视、玩电动、不要到大卖场、百货公司;尽可能不要邀一群孩子来家里,或一群孩子去别人家。孩子的稳定成长需要的是简单、平凡,不是兴奋、刺激的生活。
四. 简单、正向、积极的语言
五. 教他,不要骂他;说故事,不要说教
六. 监控自己的情绪与动作:
父母情绪能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
1. 孩子偶尔带学校的情绪回家,例新生来临或建立规矩时;请接纳我们常接纳孩子从家里带来的情绪,请多爱孩子少对孩子过于严厉
2. 不要问他一些对人或对学校怀疑的问题,请相信学校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受委屈,用平凡的心和态度面对:用脚飞翔的女孩的故事
3. 多反省
4.
尽量减少说「不」:当大人越少说不,越少打断孩子孩子,幼儿即可学习更多、发展更多的能力。然而,有些时候却必须绝对清楚的说:「不」,以使幼儿了解生活中有基本的法规需要遵守,不能任意独断独行。
另外,有一些父母认为上托儿所、幼儿园不过是玩玩而已,去不去无所谓。殊不知孩子一直在了解大人如何在宇宙间运作生命如果父母不负责任孩子如何学习负责,如果父母很小看一些生活所示,孩子如何能尊重生命的点滴?
七. 除了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请给孩子自由
1.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自己,例如天气很冷,他却不肯在户外穿上外套。
2.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别人,例如吵闹、骂人或打人;所有健康的孩子都喜欢玩,也喜欢和别人一起玩,但孩子需要了解,火爆攻击是不被接受的,绝不可危及他人的健康及安全。任何争吵,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受到照顾,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苦恼被接受,对于攻击的孩子,应立即带开,对于受攻击的孩子应及时予以呵护、安慰。一个经常攻击人的孩子,会发现自己不受欢迎,同侪的排挤反而会是幼儿更大的困扰,我们应与家长合作,对他做个别处理,以帮助他适切的转化内在冲突。辅导之后,老师应引导孩子了解重新自我控制、勇于修正自己的能力是值得尊敬的。
3.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物品,例如乱丢玩具或拿蜡笔在墙上涂画,大人就应该清楚坚定的说「不」(Grunelius, 1996, p.
29)。
帮助孩子,与孩子站在同一边,大人应尽可能包容孩子,应尽可能使他拥有自我发展的机会与经验,尽量避免介入。大人不要轻易介入孩子,每一次要介入时,应先停下来想:此时,是否真的有必要介入?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若非得介入,应以游戏的方式进入孩子的沟通。因为,当孩子越沈浸在游戏中,就会越抗拒介入;当孩子能安全的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时,大人就不要急于介入,这样,其它在旁观看的孩子们,才能学习到正向解决争吵的方法。孩子必须学习不要老是由大人来教他们如何公平游戏、如何重整混乱。(Wilkinson,
1993, p.66)。
尽量减少说「不」:当大人越少说不,越少打断孩子孩子,幼儿即可学习更多、发展更多的能力。然而,有些时候却必须绝对清楚的说:「不」,以使幼儿了解生活中有基本的法规需要遵守,不能任意独断独行。在华德福幼教行为规范中有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人、不伤害物。因此,帮助幼儿能在吵架中说「不可以」以表示停止,且一旦出口,必受到尊重!华德福给孩子最大的自由,除非他们触犯规范三要素。
八. 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
九.
教育孩子是何等神圣、重要的工作,与颜无关,如果我们很清楚如何处理幼儿常规,如何帮助孩子修正他的偏差行为,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别人如何想我们或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并不责骂,也不对我们的孩子做人身攻击,侮辱孩子的人格;在孩子犯错的当时,我们只有很简单的必要的指导语,温柔而坚定,例如告诉孩子:「请不可以那样做,或那样做不礼貌,我希望你…。」
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孩子和谐的行为规范的基本要素,老师对家长的尊重也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学校的态度,和对孩子工作的合作配合.如果我们不尊重学校就是教导孩子不尊重学校。作为家长如果与老师对立就是教导孩子与他人对立,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合一孩子。将来要进入社会要与人和谐相处进而发展自己,他需要合一的能力与信念。
-----------------------------------
PS: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非传统教育、德国教育、中美教育等新式
教育知识与资讯,请搜索微信公众平台:华德福教育,也可搜微信公众号:huadefujiaoyu,查看历史能发现对您有帮助的教育知识。
如果您认为这些教育资讯有所帮助,请转给身边的朋友!希望更多年轻父母就能早点接触到华德福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