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本来的样子--锻炼续之执拗篇
(2010-09-28 11:28: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带孩子 |
这几天锻炼狂人妈妈脸上一副淡出江湖的表情.
每天下班再不用象参加运动会那样全副武装从球鞋到精神了.世界上又不是只有锻炼一件事可以让人健康.
可是当我们在最后一个回家的拐角处即将拐弯时,么么又提议了,想吃片片粥.
家里没有玉米片,咱们吃燕麦粥好了.
不行,要去买.
我不同意,路太远,除非你自己走去,再自己回来.
我能走.
好.(这一段路比起去大鲸鱼来有过之无不及)
跟我真的没一点关系,是等在超市里的玉米片让么么来锻炼的,一路上我只要跟着她走,在她想停下来看一会儿小狗小猫的时候,我只用说一句话:"想想片片粥."
但显然么么想的就是提在袋子里的玉米片,不是我煮出来的热乎乎的香粥,因为当她的小手一提上真实的袋子,她的身体就象一只气球在慢慢漏气,最初的那股劲头,在返程的三分之二处全漏完了.
我猜如果么爸在现场,一定会对此毫无觉察,他可能会大踏步继续往前走,而么么就会跟着他大踏步走回家.作为女人的么妈,是不会把孩子丢在身后,一个人往前走的,一边陪她一起一边还会敏感地猜疑----么么是不是真累了?如果她累了会不会使她感到受挫,下次她还敢随便跟我走远路吗?一经怜悯就会立刻帮她想主意,出点子.
我牵强地说:有泥的地方妈妈抱
其实雨天已经过去很久,村里的泥已经所剩无已了.我只能把湿地也算作泥.一直抱着走到连湿地也没有的地方.
我想把她放下来,而她的腿弯曲着.手臂紧紧地环着我的脖子.这是一条人来人往的窄路,高难度的姿势我们不能在这里秀太久,我说:你走到门口,我抱你上楼.
么么说:不行,你抱我到门口,我自己上楼.
好,(如果远的承诺她已经不记得了,这个承诺生效起到楼下不过两分钟,她应该能记得,再说走上二楼也不是什么难事,她也应该能履行,)
于是我们抱回楼下.
楼道里有一个声控的灯.么么喜欢大喊两声:"狗狗,狗狗,"灯就亮了.每次喊完我们就觉得好玩得不行,要咯吱咯吱笑上半天.
这天也是这样,我们笑的时候还不知道一场大哭就要拉开幕布.可能么么知道,但她一个暗示也没给我.
是这样,么么牵着我的手向上走了两阶,停下来说:"妈妈抱着我."
我说:"自己走,回家妈妈抱"
么么带着哭腔说:"我不想自己走.我让你现在就抱我"她一边说一边从第二阶上退下来.
我说:"现在我不会抱,你刚才说你会自己上楼."
么么哭着:"我没说."
我也回到她的面前,平视着她的眼睛把刚才的情节描述了一遍.
但么么在哭声中矢口否认说:"我没说."
一个很香很软很光滑的小肉人儿转瞬间又梨花带雨了,如果你这时看着她凄凉忧伤的眼睛,再想点文学词汇,就真的无法招架,忍不住会马上哪怕是舍身帮她只为让她别这么难受了.
小人儿还不止此.她还要无数次地把她自己往你身上贴过来,这可是每个妈妈都渴望的热贴噢.
小人儿还不止此,她蹦蹦床已经蹦的很结实的腿这时会快速地蹦起来.这时再大声地哭就会又动感又疯狂.她似乎在说:妈妈,我难受得都已经疯了,你只要轻轻一下就能救我,你就救我吧.
对付她第一招,我最多能做到平静,
对付她第二招,我可以扶住她肩,把她的身体放在离我稍远的地方,
对付她第三招,其实我开始思考,能跳这么高,到底她还有没有力气?
那声控的灯,在我们这激烈的折腾下都不敢熄灭了.
在哭声中,我们的对话尽管断断续续,但还是极有逻辑的.
诸如:
么么:妈妈抱我,
妈妈:"回家抱你,
么么:现在抱
妈妈:"你说了要自己上楼
么么:我没说,
妈妈:我听到了,你说了.
么么想出了第四个可以满足她的主意:回到原来,妈妈我想回到原来.
妈妈:"我们回不去原来了."
哇哇,哇哇,
天色已晚,我们这栋楼里住的人开始陆续下班回来了,尽管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我们很有默契,都是如果看到我在跟孩子解决问题,绝不会打扰的类型.但我更喜欢在私下里处理孩子的事.
也许她只是想修改一下承诺呢?
我问么么:"你是想回去,重新说,你要让妈妈抱着上楼,是吗?"
她说:"是"打着剧哭后的哆嗦.
好,我拉着她手走出去,避开了不断进楼门的人,来到黄昏的大街上.有人在卸车,有人急匆匆地往家赶.
么么站在原地不动,当我面对她,她开始打我.我训练有素,每一次都能准确地抓住她的手.
她又开始哇哇大哭."哇哇,我要妈妈抱着我."
我说:"是你想回去,我不会抱你,但我会陪着你走回去."
她胆怯地看了看那条昏黄的街.
我说:"你是担心要走很远是吗?"
她被理解了,点头.
我说:"过了卡车就是那段泥路.你就是在那里说要自己上楼的,我们走到那里就行了."
好,她爽快地跟我走了.这多么荒谬,她有力气走两分钟的路,却没有力气上一分钟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