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化寺木构续写辽金史诗博物馆密码破译璀璨文明(山西自驾游---山西博物馆)

(2025-09-22 15:53:36)

善化寺木构续写辽金史诗  博物馆密码破译璀璨文明

时间:2025422

 

2024422日,晨曦微露,我们一行自大同市区启程,奔赴善化寺。车轮滚滚,窗外景色如幻灯片般飞速掠过,满心都是对这座北方重镇的期待。

大同善化寺上午阳光正好,我们踏入善化寺的山门。这座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辽金的古刹,是国内唯一保存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于一寺的千年遗构。山门悬“威德护世”匾,朱漆斑驳,似在低语战火与重修的沧桑。历经战火纷飞、朝代更迭,却依旧在岁月中坚守,散发着古朴而醇厚的气息。

天王殿庄严雄伟,单檐庑殿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金代建筑的雄浑气魄。走进殿内,明代彩塑四大天王怒目圆睁,威风凛凛,他们或持剑,或握琵琶,或擒蛇,或托塔,守护着佛门净地,历经数百年风雨,气势丝毫不减。

穿过天王殿,三圣殿映入眼帘。它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采用减柱法拓展空间,让礼佛之人有更开阔的视野。檐下那倾斜60°的斜拱,形如绽放的花朵,不仅承载着建筑的重量,更展现着金代匠人的奇思妙想与精湛技艺,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力学的深刻理解。殿内华严三圣的金代塑像,虽经后世重妆,却依然难掩法相庄严,宝相慈悲的神韵。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便是大雄宝殿。这座辽代遗构,稳稳地坐落在3米多高的月台之上,单檐五脊顶,气势恢宏,宛如一只即将展翅高飞的鲲鹏。踏入殿内,八根木柱撑起广阔的空间,顶部的平棋藻井与彻上露明造相结合,使梁架结构一目了然,更显大气磅礴。殿内34尊金代彩塑,面部饱满,神态各异,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佛缘故事。东西两侧砖台上的二十四诸天像,兼具女真色彩,将北方游牧民族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或蹙眉沉思,或嘴角含笑,举手投足间都带着灵动的气息,她们衣褶里流淌的,分明是敦煌壁画的残章与云冈石窟的拓片。让人不禁感叹辽金彩塑艺术的登峰造极。

普贤阁小巧玲珑,重檐九脊顶的方形楼阁,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保存着唐代楼阁的遗风,梁头上“贞元二年一行造”的记载,更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历史面纱与之相对的文殊阁,虽为后世重建,却也尽力还原了往昔的风貌,与普贤阁遥相呼应,共同守护着这千年古刹。这里没有喧嚣的游客,没有商业的纷扰,只有那份宁静与超然,让人心生敬畏,沉浸在历史与文化的滋养之中。

大同博物馆离开善化寺,我们稍作休息,便前往大同博物馆。这座坐落于文瀛湖畔的博物馆,建筑风格现代而独特,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走进博物馆,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在公益导讲员的引领下,我们依次参观各个展厅,从远古时期的石器工具,到商周的青铜器,再到秦汉的文物古迹,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大同这片土地上曾经辉煌的见证。

来到北魏展厅,眼前的展品瞬间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精美的佛像、造型独特的陶俑、绚丽多彩的壁画,无一不展现着北魏时期的繁荣昌盛与多元文化。北魏佛像面容慈祥,线条流畅,衣袂飘飘,仿佛带着来自千年之前的佛性光辉;陶俑们形态各异,或骑马,或劳作,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壁画上的人物、山水、花鸟,色彩鲜艳,笔触细腻让人惊叹于古人的绘画技艺真正的震撼来自司马金龙墓。238尊釉陶俑列阵如虹,骑兵执槊,文官捧笏,甲骑具装俑的战马覆满鳞甲,重现了北魏贵胄出行的威仪。玻璃柜里并列的希腊式银盘与北魏陶骆驼,驼峰间摇曳的粟特银壶,分明是文明基因重组的证据链。

辽金展厅同样精彩绝伦。展厅里陈列着的瓷器、金银器、玉器等,工艺精湛,美轮美奂。辽金时期的瓷器造型大气,纹饰精美,既有北方民族的豪放,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细腻;金银器则彰显着当时的富贵与奢华,每一件都堪称艺术珍品;玉器温润细腻,雕刻精美,寄托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博物馆里,我们仿佛与历史对话,感受着岁月的沧桑变迁,领略着大同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古老的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却又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让我们对这片土地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驾车至长治住宿桔子酒店。躺在床上,脑海中依旧回荡着善化寺的古朴建筑和大同博物馆的珍贵展品,这一天的经历如同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心中久久奏响善化寺的辽金木构,是北方民族将豪气注入佛殿的宣言;博物馆的玻璃与陶俑,则是北魏平城吞吐四海的野心。善化寺的斗拱是浪花,博物馆的陶俑是沉沙我对大同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眷恋,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重逢,去探寻更多的历史文化奥秘。

                                         202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