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游记(下)
(2023-09-25 09:14:00)
标签:
游记 |
三、八廓街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也称八廓古城,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它把大昭寺围在中间。它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围绕大昭寺的多边形环形转经道。藏民和游客沿顺时针走,络绎不绝的本地藏民在转塔,有步履蹒跚的老者,有打扮时髦的年青女子,有面色红润的康巴汉子,有腿脚不便的藏族卓玛,他们都虔诚的走着,轻摇手中经轮,一圈圈的行走,祈求平安轮回,一代代的传承。更多的国内外游客穿着各式各样的藏服,摆着丰富多彩的造型,在人流的间隙中用影像记录在西藏的记忆。还有更多的人则在网红打卡点排队如玛吉阿米餐厅、阿刁奶茶、必胜客等。
四、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于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分别带来了释迦牟尼八岁时和十二岁时的等身佛像。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起初两尊佛像分别供奉于大昭寺与小昭寺,后大昭寺几经扩建,内部经堂佛殿鳞次栉比,周围生活的藏民更多,并且大昭寺更靠近布达拉宫,在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将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奉于大昭寺,又取尺尊公主所携释迦牟尼佛像供奉于小昭寺,二尊佛像易寺而居。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更显精美庄严、金碧辉煌,信徒们经常用头触佛祖的座盘来祈福。
大昭寺寺前终日香火缭绕,门口的石头地面光滑如镜,仍能看到信徒们虔诚叩拜门前青石地板上留下的深深印痕。默默磕长头的人,即使风雨交加,也不停歇的磕着,似要磕到天荒地老。重复地膜拜顶礼,前仆后继,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顾及,没有朝九晚五,没有忙忙碌碌,这就是他们的生活,面对这种虔诚和信仰,你还会去探讨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心之所向,步履皆往,沐浴风雨,祈求平安就是最好的答案。
进入大昭寺内首先看到的是喇嘛的辩经。辩经是佛学用语,即出家人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理解,采用问答形式交流所学的心得和所悟的佛法,喇嘛们通过对佛经的理解和运用进行辩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佛理,这也是学习佛经的重要方式。红衣喇嘛在辩经场上,或坐或站,站着的是提问者,坐着的是回答者。提问者每个人手里都持着一串佛珠,他们习惯把自己的佛珠在胳膊上抡得溜圆。每一次发问,几乎都有一套固定动作。身子略微下蹲,先后退二三步,接着右手把佛珠一甩,迅速套到左臂上,舞蹈般的动作,搭配上暗红色的僧袍,十分华丽。伴随着跨步向前的动作,高高举起右手在左手上一击,一个炸雷般的拍手声便在回答问题的喇嘛头顶或额前响起。回答者的表情,则是五花八门——或以手抚下巴,作思考状,有所了悟的即从容应对;或微蹙着眉,冥思苦想,答不上来的,抓耳挠腮,一脸无奈;偶遇僵持不下的问题,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但无论争辩过程如何激烈,到最后总会握手言和,双方颔首微笑,共勉成长。
游玩了大昭寺,我们在布达拉宫附近晚餐。晚上的布达拉宫,灯火通明,在夜灯的映照下,幻影出更加神秘的色彩,光影缭绕。布达拉宫在红山之巅,庄严肃穆,高贵威严。它雄姿静立,那拔地临空的气势,令人窒息的美,配合五色经幡及彩灯,将金碧辉煌的色彩调得如天上宫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