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席男中音的成长经历
廖昌永是中国最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也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上的少数几位亚洲歌唱家之一。他多次在国内、国际重大声乐比赛中获大奖;他的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廖昌永从一个中国农村小伙子成为世界级歌唱家的经历堪称传奇。今天,我们就为您介绍这位歌唱家。
您听到的是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片断,中国年轻的歌唱家廖昌永的演唱美轮美奂。廖昌永在上海演出该剧时,曾有一位来自威尼斯的观众赞叹说,廖昌永演活了男主角,这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演出。西方歌剧一般给人以高雅、难以掌握的印象,廖昌永这个出生在中国农村的小伙子,竟然完全掌握了西方歌剧的神韵,成为一个世界级歌唱家,其中的原因,除了他的天赋之外,更因为他有坚毅的个性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光脚走进音乐学院
1968年10月25日,廖昌永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时廖昌永进入离家乡300多公里的一所羌族自治县的中学,他与羌族同学语言交流困难,有事儿没事儿就对着教室和宿舍中间奔腾的岷江水大喊大叫,“吼叫式”练声法无心插柳,让廖昌永感觉嗓子比以前更亮、更宽,气也更顺了。
高中毕业前夕,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音乐老师告诉他;“你的嗓音条件不错,应该去试试音乐学院。”高中毕业后,廖昌永报考了当地的音乐学院,并没有被录取,经过几个月的复习之后,他又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基础极差的廖昌永被破格录取。那一年他19岁。背着行李去上海音乐学院报到时,天下起了大雨,怕唯一的皮鞋被雨水泡坏,他光着脚一路走到学校。对于往事,廖昌永坦然地说:“贫苦是生活的另一笔财富。正是当时的贫苦,才锻炼了我的意志和决心。”
“我出身在农村,跟音乐没有关系,那个时候大家还在为温饱、为吃饭、穿暖衣服(而操心),根本没想过自己要成为音乐家。有一次,我记得,从收音机(大喇叭)里听到多明戈在唱《我的太阳》,我(产生)很奇怪(的感觉),因为在以前我一直喜欢流行歌曲,但那天我一听见这个,我就觉得,哎哟,我很喜欢这个,这是我心里边最想要的东西。”
■打击接二连三
“我到音乐学院的时候,当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看才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名。到这时候,心里就会有落差。本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但突然一下让你掉下去。这种落差让你心里很难过。”
在学校里,廖昌永很自卑,没有弹过钢琴,没有音乐基础,因为穷,不敢和同学交往,常被人嘲笑,没有朋友,大家都说这个人孤僻。但是,这些都比不过他在学习中受到的打击。廖昌永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位外国声乐家来学校做辅导,这位声乐家听完廖昌永唱歌后,要他当着全班同学跪下来发誓,从此不再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作品。廖昌永说当时觉得自己心里那团烧得很旺的火一下子就被冷水泼熄了似的。但是廖昌永性格里有一种特别倔的特质,他说:“你越说我不行,我越要做到。”
廖昌永在坎坷的艺术道路上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想像不到的。幸运的是,他遇上了很好的老师周小燕。周小燕是中国第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上世纪40年代在世界各地演出时,被称为“中国的夜莺”。周老师不仅教声乐,还教年轻的廖昌永如何做人。
■震惊歌坛不忘祖国
1996年,韬光养晦的廖昌永脱胎换骨,再次踏进法国便一举问鼎“第41届图卢兹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大奖,这是我国选手参加该项比赛10年所获最高殊荣;1997年,廖昌永又夺得“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桂冠,实现了亚洲歌唱家在此项赛事中“零的突破”,多明戈为此盛赞廖昌永:“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优秀的男中音。”由此开始了这对跨国师生的不解情缘;同年,他又在挪威摘取“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金牌,宋雅王后亲自颁奖并称当天为“中国日”。
一年之内廖昌永的成绩震惊了世界歌坛,一时间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华盛顿歌剧院、肯尼迪中心等几乎所有顶级音乐殿堂都为这位中国歌唱家敞开了大门,廖昌永一次又一次征服了挑剔的欧美观众,为自己赢得了“金色男声”的赞誉,攀上了个人歌唱事业的高峰。一位特别偏爱他的大师为了留他,情急之下脱口而出“忘记你的学校、国家”之类的话,廖昌永的回答只有简单的一句:“我做不到”。
艰难的磨砺可以使弱者颓废和怨天尤人,但是廖昌永却从回忆中学会对生活的感激,将曾经的贫穷与失落视为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在成名后,他仍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期望年底的新年音乐会,成为自己事业的新起点。
要唱好外国歌剧,语言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廖昌永学习语言,除了刻苦,没有任何诀窍。有一次他到国外参加大师班学习,带了一本英语书,每天看六课,背下60多个生词,立刻出门找人聊天,把刚才看的单词全部跟人聊出来。就这样,一个月后,他就能用英语与人交流。意大利语、法语,廖昌永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找语感。最终,他居然在“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法语演唱第一名”,他的演唱实力和纯正的语感让每个人对他称赞不已。
会有一天,有一个男高音比他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