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湖咸阳/ 花馍:吉祥的语言

(2012-09-08 10:09:05)
标签:

山岚作品

民俗文化

旅游

http://s1/middle/49d79ac8xc92739611c00&690花馍:吉祥的语言" TITLE="江湖咸阳/ 花馍:吉祥的语言" />

是谁的手儿巧气多,

捏了一篦子花馍馍,

笸篮里装满五彩花,

龙儿凤儿一窝窝,

端午献上花馍馍,

全家吉祥又欢乐,

 

是谁的手儿巧气多,

那是八旬的老婆婆,

梳儿剪儿一盘盘,

揉搓掐捏真灵活。

面疙瘩捏成了金元宝,

猫儿兔儿会唱歌。

 

记得六岁那年端午节前一天,母亲和姐姐在灶房里从下午一直忙活到天黑,因为肚子饿,我就踅摸进去想看她们在干什么?一进门恰巧看见母亲从热气腾腾的锅里提出一层白馍馍,迅即转身轻轻地落在案板上。面的鲜香味儿直扑鼻子,我就跑过去要抓起一只来吃,伸出去的手被姐姐打了一下,我缩手昂头,母亲指着案板说:千万别动花馍。我定睛一看,才看清馍有两样,一花一素,花馍是虎头,大红豆做的双眼,大红枣做的鼻子,剪刀剪成的胡须和爪子,红颜色描的王子,木梳齿压成的头纹,手捏的耳朵,圆乎乎胖嘟嘟虎势敦敦。我要这个,说是急那时快,抢手就抓起一个夺门而出,奔出院子一看花馍已经开口子了,里面竟然还有馅儿,是红豆沙,香甜香甜的,这是我对花馍最初的印象。

 

再见花馍时,我已经是小学生了,是我同学他新嫂子给的,他新嫂子是渭河南岸的人,新年正月,他嫂子的娘家来追节,送来一个圆圆高高大大的花馍,形如面盆、高有三四层呢,每层馍上都布满了殷红的大枣,还有许多用面做成的五颜六色的花草呀鸟儿呀虫子呀围着花馍插了几圈儿,就像一座微型的植物园、动物园,又像正月十五旋转的花灯,极是花巧诱人。同学领我去他家时,亲亲们已经走了,我们就围着花馍转圈儿看,那些花草里,我只认得荷花和牡丹,还有蝴蝶、鸟儿和鱼等虫虫鸟鸟,或飞或跑灵动可爱,真稀罕!我们看得正入迷,身后有人说话了:“想吃花糕馍儿,来,我给你们掰一块儿”。话音没落,一双白嫩的手儿就从大花馍上卸下两小块儿,一人一块儿笑眯眯地给我们,我俩被这一破坏性动作闹蒙了,一时不知该要不该要。“接着,可好吃了”。同学他新嫂子说,“颜色能吃么”?我胆怯的问。“能吃,那是糖色”。我俩端着残缺的花馍出了家门,边走边舔那红绿色,舌尖就甜蜜蜜的。

 http://s1/middle/49d79ac8xc9273a3afed0&690花馍:吉祥的语言" TITLE="江湖咸阳/ 花馍:吉祥的语言" />

长大后才对花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花馍原来就是礼馍,它是面花、面塑艺术的代表,属于秦艺六绝之一,咸阳花馍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咸阳花馍因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每逢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大都以花馍相互馈赠,以示情谊。说到礼馍,我倒想起一件往事来,那是我大姑去世三年后的第一个正月初二,大姑父没来拜年,却派来了大表姐,吃过饭大表姐是哭着走出我家的,我不知缘由,就靠在门框边听母亲和二姑在屋里嘀咕:“姐,你看见了么,今年没带油包子来,这亲亲算是丢搭了”。 “丢搭了也好,人家娶了后房,连娃都多嫌哩,咱算个啥?!”正月初九,母亲派姐姐跟着堂哥去大姑父家追节,也没给他家带礼馍。这门亲亲从此不相往来,绝交书就是那两样花馍,看来花馍在民间的作用蛮大的。

 

小小花馍蕴藏着众多拨人心弦的文化元素,蕴涵着丰富独特的文化精髓,小小花馍是有灵性的,人性是相通的。与民俗专家梁澄清老师聊起花馍,他说从花馍的渊源来讲,它就是一种农耕文化的载体,比如春节时多做枣花馒头,象征鑫福多寿;小孩子满月,姥姥家会送来有龙凤或虎头造型的“囫囵”,意为“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五月端午时,由舅家送给外甥一种特制的大型圆面花,群众叫做“曲连”,上面捏着鱼、莲花等等,鱼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莲花象征幸福花开,喜气盈门。形态万千、色彩绚烂的花馍,它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展示了一种乡民的生活习俗,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