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于2019.3.21.网络文学平台《新版大秦文学》

热播剧《白鹿原》中很多细节都让观众直接感受到地道的关中风俗。
先说吃,陕西八大怪之一的“面条像裤带”得到了尽情发挥,仙草手法熟练地擀面、切面、下面、浇油泼辣子,特别是最后热油呲啦一声泼洒在满是辣椒面和葱花的扯面上,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鹿老爷子过寿一场戏,又把关中人在家摆席的风俗展示给观众,还有朱先生、徐先生、白嘉轩吃面的饕餮吃相,都极为典型的表现了关中人嗜面如命的特点;剧情开始第一集中就展现了全国独有的泾阳茯茶,在之后的几个章节中也有亮相。当然,名扬全国的陕西名小吃羊肉泡馍和陕菜经典葫芦鸡的亮相让很多吃货味蕾大开,口水不断啊。
再说日常姿势,白嘉轩、鹿子霖不时地随便一圪蹴,把八大怪中另一怪“有凳子不做蹲起来”完全释放;还有白赵氏盘腿坐在炕上做家务,让我好像看到了当年在村子里时许多老婆婆纺线纳鞋底。
当然,最能展现关中元素的就是大唱秦腔。77集的电视剧中,至少在三个场合数次穿插了秦腔演唱内容,比如在祠堂里,每每遇到重大活动时,总会有苍凉、豪迈的秦腔集体吼叫起来;比如在田间劳作歇息时,孝武也会吼上几句,就因此,还被相邻地块干活的鹿子霖鹿大玩笑的骂上两句;还有,在心情郁闷时,白嘉轩也会吼一段秦腔一解心头之闷。编剧巧妙的在这些场合穿插进秦腔这一最能体现关中农民情怀的表达方式,这也是秦腔作为中国最为古老艺术形式流传至今的几个坚实的理由。
看网上报道对剧组主创人员的采访,知道在正式开拍前,剧组让所有主演提前近一个月进驻农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农民就要种地,现在的生活离那些太远了,上来就拍的话,感觉会不像嘛。”导演刘进一语道出了生活体验的初衷。在20天的生活体验里,男演员下地耕田、割麦、赶马车,每天拼命地晒太阳变黑;女演员则学纺线、擀面、切菜做饭,彻底回归到“男耕女织”的原生态生活之中。
周末回到家,78岁的老父亲一脸的自豪:这奏是用陕西话表演的吗。其实我知道,主要是保留了把爸叫大这一点,还有白赵氏抱着灵灵哄她睡觉时嘴里念念有词的顺口溜,关中人把这叫做“口口”,当然,作为茯茶产地的泾阳人,老爷子更是多次注意到了茯茶出现在镜头中,包括冷先生每遇大事找白嘉轩或鹿子霖商议时,总是要郑重其事的以茯茶招待......有了这些才让老父亲产生了误解。在现在的关中农村部分地方,还保留着儿女把父亲叫大的习惯,另外,对村子里上一辈的比父亲年龄小的人,也较大,区别是,对父亲直接叫大,对村里人,一般在大之前带上被叫着的名字,比如,白嘉轩喊鹿子霖的父亲:泰恒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白鹿原》中所呈现出来的浓郁的关中文化氛围、文化形象与文化元素,深深地吸引了关中、陕西乃至全国各地观众的眼球。这一点我觉得电视剧《白鹿原》的编剧做的非常好。
本文刊发于2017.6.22.《瑞果传媒》、《天天快报
腾讯兴趣阅读产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