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伴公司一起成长的历程》——一名公司创业者的心声

(2006-07-03 16:15:04)
分类: 门卫

大家好,我是987月份来公司的,一个月后公司正式成立。当初成立公司时的老员工,现在只剩下两个人了,我们两个人完全的见证了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其中,公司发展的几个关键步骤和环节都是亲身参与的,一些老员工都已经很详细的感受了当年一起风风雨雨创业的艰难,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讲。今天是想跟大家沟通和交流一些平时谈论比较少的话题,就是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跟着领导学如何学战略、学布局、学谋划。当然,我知道说这些可能大家觉得话题有点大,显得枯燥和过于理伦,但今天我讲的全都是真实感受,这是工作8年来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第一、善于规划愿景,激励大家奋斗

领导善于规划愿景,这一点很重要。什么是愿景?最通俗的理解就是盼头,就是未来的东西能够看得到。领导就是发现短期、中长期的各个阶段的目标,来激发大家努力和奋斗的积极性,提出别人看不到的愿景,别人还以为是“星星之火”他却看到了“可以燎原”之势。只有领导当时描绘好了鸿图,才能吸引大家一起去拼博、去奋斗。领导不仅善于提炼愿景,并且善于表达愿景。大家都知道领导气势很大、气魄很大,加上经常不厌其烦的给员工们描绘未来,即便在1998-2002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时常坐下来同大家讲是如何规划、如何布局、如何在战略发展中动态调整,鼓励大家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难。没有大的气魄,是提不出远大目标和所谓“愿景”的。在努力的背后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心,才能一步步去实现“愿景”。另外,要建立一套能够支撑愿景的精神体系,在跑项目阶段讲组织、调度、谋划,在建设和运营阶段,讲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讲穿、帮、带,讲四分儒家思想、四分西方法学思想、再加上部队的友情管理,讲“走动式”管理,讲“研发在一线,办公在一线,不设研发室,不建办公大楼”等等,这一系列制度形成了一个体系,告诉我们应该具备“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

一个公司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是没有多大出息的。只有当公司有了更高目标的时候,参与者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有精神层面的收获,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够产生更高的凝聚力,人们才能把董事长、总裁当成领导来看,也只这样,才能够由一个简单的企业管理者变成一个好的领导者。

二、解读生命型组织的基因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越来越关注组织的成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组织的成长问题,实现组织有效动作,达成组织的目标。我们在引进“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的同时,却忽略了自身也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我们这个组织如同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有自己的结构、系统,还有理念、精神与灵魂,并能不断的学习与提炼,然后发展壮大。

公司作为一个生命型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解读整个成长过程,可以破译其内在的成长基因。

A、拥有自己的核心理念

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不能成长为生命型企业。纵观世界500强的百年企业,他们的生命力均来自于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的核心理念。如,通用电气的核心理念是“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索尼公司的核心理念是“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与创新造福大众带来的真正快乐”,沃尔玛的理论是“我们存在的目的是提供顾客物有所值的东西”,而我们公司的理念是“英利阳光发电,环保清洁能源”,这与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的思想是不同的。

B、必须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功能”

组织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事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正视新陈代谢,保留有共同理念的成员,形成组织的骨干。当年,在企业创业到关键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些人事分歧,有些老总是举棋不定,造成很被动的局面,当年,苗总做法是,把新能源的人和原来老公司的人,从办公到人事制度完全彻底地分开,革命要靠自觉,不能勉强。原来的老员工愿意留下来就继续和公司一道前进,不愿留下来一起吃苦的可以选择离开。大浪淘沙,不坚定的走了,看不到希望的走了,留下来的才是金子,经得起磨练。公司曾在艰难的时候,三个月发不出工资,但大家都没有一个叫苦的,提要求的。整个团队还是保持完整、协调、高效的运作,经历了困难的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C、要组织一个可靠的“根据地”

在创建生命型企业的早期,选择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和努力培育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十分重要的。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控制,是企业成长、成熟的重要一环,现代的某些企业常常是“盲目地多元化,期待着“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些企业很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缺乏核心机制。当然“根据地”也是动态的,必须审时度势,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候,几次在股权上的稀释和缩小,都是为了将公司做大,将产业做强,最终在强大产业基础上建立新的“根据地”,因此,要灵活运用一些思想,曲线取得救国、取得胜利。

D、生命型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

组织是需要一些制度约束,而不切实际的制度又会束缚组织的成长,甚至导致组织的夭折。苗总曾一度倡导废除灰色制度,根据现实实际情况,制定合乎时宜的规章制度,并且反复强调,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是人制定制度,不是由制度制约人和公司的发展。因此,大力检查和废除灰色过时制度。

E、生命型组织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

现在,核心员工流失成为许多企业经营者头痛的问题,而为什么我们公司这种现象很少呢?说到底,还是苗总把管理的目标没有放在“事”、“物”或“钱”上,而是放在了“人”和“心”的管理上,一个能留住优秀员工“心”的企业,才可能成长为生命型企业。领导一直以身作则的传授带兵经验,总是要求带兵者摸清所带队伍每个人在想什么,要经常在一起谈心、交流,摸准大家的思想动态,让大家从心里愿意服从企业的管理,从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战略型思维

战略思维是领导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就是全局性思维,解决根本性的指导规律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思维艺术。领导者要有战略性思维,就是要直观全局、总揽全局、驾驭全局,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苗总经常说的“做事不能掐头去尾”,这就是全局性思维的一种体现,照顾全局,有整体观念,就是对工作进行全局谋划,不能只局限于局部、部分而丢了全局和整体。

第一、        要把全局作为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        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照顾到各个局部,使各个局部有机协调起来。

第三、要注意研究问题和事物的结构,优化结构提高全局的整体功能。

第四、要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对全局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和动作上。我们平时讲的“一招不慎,满盘毕输”中的“一着”就是在全局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事物。

公司在创业阶段,在初始资源、能力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如何战胜困难,一步步走到今天,其中必然有战略、领导和管理方面的逻辑。

当然,上述仅仅是领导战略管理和战略思想的一部分,只是在我们接触到的层面和角度上做了个粗浅的分析,如果有人感兴趣,那么有时间我们继续探讨和交流。谢谢大家!

文章引用自: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老员工恳谈会上的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