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马蜂菜
(2016-09-08 21:11:26)分类: 【闲情偶寄】 |
马学庆/文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那时是上世纪70年代末,家乡这一带很穷。我经常看到大人提着篮子在地里挖野菜,然后带回家做成蒸菜或与杂粮混合做成杂面菜馍,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那个时节,最难忘的便是奶奶做的马蜂菜馍。这是奶奶最爱做的,也是她最拿手的,因为在非常的年代里马蜂菜馍曾救过一家人的命。记得在有马蜂菜的季节里,她每天都早早下地,去寻找摘些马蜂菜回来,再掺少些玉米面或红薯面,做成马蜂菜馍让我的爷爷、父亲和叔叔们来吃。
当然,吃得最欢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每当馍做熟快要出锅时,我和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们便聚在奶奶家的厨屋里,多双小眼睛望着奶奶抽拉风箱使灶炉里冒出的火苗,嗅着从锅里飘出来弥漫在空气中的马蜂菜香,眼巴巴地盯着锅盖,恨不得马上吃上那美味的菜馍。
后来,生活逐渐好起来了,我父亲弟兄几个也都分开住了,但我们小孩子们还是喜欢往奶奶家跑,就是缠着吃她做的马蜂菜馍。
因我堂兄弟、堂姊妹多,一帮小孩子很快将奶奶做的馍分吃一空,害的奶奶还要当天摘菜重新蒸馍来做,很是麻烦。毕竟奶奶年纪大了,下地摘菜也不容易了。每当我们去,她就哄着我们:“乖们,来,每人分一块尝尝就行了。”将一个马蜂菜馍分成几份让我们来吃。
我们逐渐懂得奶奶摘菜的不易,于是就下地里帮奶奶去摘马蜂菜。几个孩子,一阵子就摘了很多菜回来,喜欢得奶奶只夸我们懂事。这样一来,我们边能吃到更多的香香的马蜂菜做成的馍馍。
后来我们几个孩子偷懒,就拿着家里母亲做好的好面馍或杂面馍去换奶奶的马蜂菜馍,或许我是找奶奶换的最多的一个,但奶奶从来不烦,总是说:“好,好,喜欢吃就行。”
自打奶奶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吃上那让人口馋的菜馍,马蜂菜馍逐渐成为一种奶奶疼孩子们的回忆。
然而前几天的一件小事,又勾起了我对马蜂菜的记忆。在石桥万庄林场布置“老坚决”潘从正事迹展厅的闲暇,我的朋友占廷冒着酷热,竟从潘从正故居外的田地里摘了一大兜马蜂菜,返城时放在车上,美其名曰带回家“讨好老婆”,让我连连夸赞:这么悉心,真是模范丈夫一个。
这还不算完,马蜂菜的味道吸引占廷的妻子和我们一道再赴万庄林场。她说,现在马蜂菜可是上好的美味,超市卖着呢,价格挺贵的。她经常买来蒸菜,孩子和占廷都很喜欢吃。咱这去地里亲自摘,才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无污染食品呢。
在故居布展完毕,等我和占廷出来看时,他的妻子在地里忙活了一大阵,已经摘了满满一大袋马蜂菜,沾满汗水的脸上露出收获颇丰的微笑。闲暇过程中,我和占廷也加入了摘马蜂菜的行列。
在阳光的暴晒下,马蜂菜肥嫩多汁的茎叶虽然有点蔫,但依然在沙土里顽强的生长着。据老人介绍,马蜂菜俗名又叫“死不了”、“长寿菜”、“长命菜”,生命力极强,只要顺手捋下一把茎叶,顺手一丢,一接地,沾上泥土,它就可以生根再生,串长出一簇簇新的茎叶来。甚至从田里拔出来的马蜂菜,被扔在路边曝晒几天,只要下场雨,被晒得已经萎蔫的茎叶,也可以鲜嫩再生。
老人说,现在群众又发明了很多马蜂菜的新吃法。可以拌上小葱摊菜饼,可以用红尖椒清炒,可以拿蒜沫和麻油凉拌,还可以烧成咸糊涂、豆煸汤、酸辣汤等等汤饭。有的人家不嫌麻烦,夏天把马蜂菜洗净曝晒,一要把一小把用细细的棉线捆好,存放起来,冬天用清凉水泡洗一下,把五花猪肉切成厚厚的肉片,和马蜂菜一块炖着吃,简直是无上的美味。
而据一些医书记载,马蜂菜学名马齿苋,它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称五行草。不但可以食用,还可入药降血压、治痢疾等。长期生活在农村,经常食用马蜂菜的人群,得高血压病的比例相对要小很多。
摘着马蜂菜,听着当地老人的唠嗑,回想起当年奶奶做的马蜂菜馍的味道,感叹这小小野菜的魔力,不知不觉自己也摘了一大兜。
回到家里,颇得妻子的赞赏,夸我这么忙还能有闲心去摘野菜。妻却不知,自小我对马蜂菜的那浓浓的情愫。
家乡的马蜂菜,从当年的赖以果腹的“救命菜”,如今已成为餐桌美味的“生态营养菜”、“招牌菜”,甚至成了城里人一种时尚的“食疗”野菜,彰显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