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宁陵县古代名迹
(2014-08-11 08:32:22)
标签:
转载 |
大棘城:在县西北七里(春秋郑灵公时,这里发生一场大战,郑国的两个家伙来攻打宋国,双方在这里干了起来。最后宋国败了,两位大臣也被人抓走了,而且战车也被人家弄走四百六十乘,一乘就是四马一车,俘虏二百五十人。晕,好不吉利的数字。现在去挖,说不定还能挖到宝贝哦,亲。)
沙随城:在城北七里(春秋时,鲁成公在这里会见了鲁国诸候,晋国的栾盈被囚在这里。春秋时,咱宁陵县也叫沙随国,是不是很牛叉的样子?)
葛城:在县西北十五里(今葛伯屯,古代的葛伯国。春秋以前的夏周商三代咱宁陵又称葛伯国,是不是又有种很牛叉的样子?咱县是歌舞之祖葛天氏的发源地,又叫葛国。后来咱大商丘的牛人商汤要灭夏,第一个把咱给干死了,这难道就是杀鸡儆猴吗?)
己吾城:在县南三十里(今己吾城村,在黄岗乡。这个城很牛叉啊,当年曹操起兵就在这里,并且收了典韦那个猛男人,死后葬在这里。有兴趣的哥们可以搜一下典韦,真正的猛男一个。)
镇头岗:在县南三十里(没听过)
宁王城:在县南关外(清朝还有遗迹,估计现在连个毛都没了)
驼腰岗:在县西南十里(这个名字…)
甘露岭:在县西五里(隋炀帝杨广他爹隋文帝杨坚当年建立隋朝,称帝后去岱山,也就是泰山,路过这里,下了一场甘露,这雨下得好玄幻而且好奇妙。)
议事台:在县西南八里,高一丈多点(春秋时鲁国国君会见诸候曾在这里议事,估计就是开了个小会,喝喝茶,吃吃饭。)
黄龙井:在县东八里(这个就更牛了,据说三国魏甘露四年,也就是公元259年,有人见两条黄龙在井里。现在赶紧去找找,看有没有龙珠或者小龙仔)
圣水井:在县北三里许(这个传说就更牛了,直接跟唐太宗李世民挂勾了,估计没这井,唐老爷敢渴死在这个地方。话说当年,唐老爷东征道出宁陵,三军渴坏了。有一个妇人拎两桶水给他们喝,数万人马饮之不尽,乖乖,牛叉吧。等喝饱了发现妇人不见了,两个桶变成了两个井。后来嘉靖年发大水,只剩下一个井,井水甘甜,喝了还可以治点小病,当地人在上面建了个亭子,称圣泉。唐朝,还封了一个圣水夫人,估计就是那个妇人了。)
黄岗寺:魏大定二年建的,寺前有一颗黄栋树,枯了荣,荣了枯…最后还是死了。
丁墙堌堆:县南十五里。
院主堌堆:在县北三十里。
楮堌堆:在县北三十里。
七星堌堆:在县西北三十里(不知道跟三星堆啥子关系)
齐王庙:在县北二十里(传闻齐威王朝周的时候,路过这里死了,本地人立了个庙祭祀他,可怜的家伙啊。光说齐威王估计很少有人人知道,他有两个小弟估计你们都听过,就是邹忌跟田忌,那个赛马的家伙就是田忌,小学课本里有。)
汴堤:又叫隋堤,在县东十里铺官路的北面,曹家坟后面(别看宁陵县不大,被水淹过好几回,建了好多堤坝)
贾鲁堤:元朝的一个尚书贾鲁筑建的,在县南七里。
苗公河:苗公当年在宁陵当主薄,建的这条河,所以就叫苗公河。
汴河:又名睢河(这条河可以说是咱县很有名字的一条河了,功劳很大啊。春秋时就有了,引睢水注入泗水。隋朝引黄河水经过这里,经杞县、睢县、宁陵、商丘至盱眙注入淮河,宋时东段称汴水,后来被黄河冲没有了。)
石桥:在县北十里(估计这里真有一座桥,而且是石头建成的)
焦堌堆:在县北六里。 童饷堌堆:在县南二里,又名童相。青砖包围,高丈余,宽四丈余,长五丈余(清朝一丈三米一多点,自个算算有多大。)
王公泉:王公讳世仕,贵州人来咱县当官,建了个井。
黑龙潭:在城西南四十里(寿峰寺前,东有古井,啥时候天气干旱不下雨就挖井挖潭,然后就下雨了,非常灵验。估计里面住条黑龙,被人一挖就跟挠痒痒一样,打具喷嚏啥的,就下雨了。这货弄不好还跟那两条黄龙是兄弟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