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4月14日《京九晚报》刊登对博主的专版采访

(2010-04-14 13:32:26)
标签:

京九晚报

历史文化

博主

乡土

马学庆

宁陵

文化

分类: 【印象商丘】

“文化愚公”马学庆的历史情缘  
晚报记者 班琳丽    来源:商丘新闻网—京九晚报 

2010年4月14日《京九晚报》刊登对博主的专版采访
  
http://epaper.sqrb.cn/jjwb/res/1/10/2010-04/14/07/res01_attpic_brief.jpg   【阅读提示】

  历时5年,他著成河南省第一部县级通史《宁陵通史》,共计50万字,被誉为“宁陵之《史记》”;与此同时,他完成了“宁陵历史文化大百科全书”《厚重宁陵》70万字的写作出版;他延伸视角,多学科交叉,与时俱进重新定位商丘诸多历史事件,如“襄邑是丝绸之路重要源头之一”、“范仲淹家在宁陵”、“中华乐舞源商丘”等一系列论文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为深度开发商丘历史文化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他先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员等,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炎黄研究“文化愚公”。

  他叫马学庆,现任宁陵县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

  照片由马学庆提供。  马学庆向豫东战役小孔集战斗知情人了解情况。

 

  打 捞:

  他让沉睡的历史“起死回生”

  一直以来,印象中的马学庆是一名已年近花甲的老学究,鼻梁上架一老花镜,常年青灯孤影,一个人在历史的深处苦心翻阅,潜心笔耕。不想初见面,记者还真被眼前儒雅、倜傥且刚过而立之年的马学庆惊倒了,竟不敢相信文采恣肆洒脱的河南省第一部县级通史《宁陵通史》是出自这么一位年轻人之手,而且他的工作与历史研究无涉。

  采访从马学庆非常朴实的话语开始:“我喜欢写作,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写家乡的历史和文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喜欢上乡土历史研究,并著书立说了呢?

  马学庆说,10多年前他参加工作不久,当时为撰写宁陵县的一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文稿,而四处搜寻有关宁陵历史文化的资料。遗憾的是,除了县志以外,再无系统资料。当时想,若有此类系统史料,对于外宣宁陵厚重文化底蕴、方便需要者查询资料,该有多大意义和价值?于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他开始注意搜集与宁陵、商丘及周边区域相关的资料与书籍。至2005年年底,已购买、整理厚厚的4大书柜史料与数千本相关书籍,先后走访了3000多名知晓宁陵历史文化名人、名迹、名产、名吃、本土文化的相关知情人。

  在调查过程中,马学庆深切感受到,宁陵乃至商丘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由于历史的原因,无数发生在这里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文化现象,往往没有可供观瞻的景观,只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遗迹或者改修重建的仿古建筑。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乡土历史文化很不了解,他们认为历史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离乡土很遥远。

  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催生了马学庆的使命感,他要用自己的采访和写作去打捞厚重的乡土历史文化底蕴,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2005年,他开始在一些媒体上发表与宁陵、与商丘历史文化相关的专题文章、论文,《京九晚报·文化商丘》、《炎黄天地》、《商宋文化》、《范学研究》的编辑老师多次约稿。文章写多了,就萌生了结集出版的想法,以便更多的人了解乡土历史文化。在河南大学李玉洁教授、商丘师院李可亭教授的指导下,于2008年年底完成了学术著作《宁陵通史》及“把宁陵历史写得更好看耐看”的《厚重宁陵》两本书。

  2009年3月,《宁陵通史》出版后,当时作为国内第二部县级通史、河南省第一部县级通史,引起了学术界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挖 掘:

  他旨在让文化资源“古为今用”

  在采访的过程中,“古为今用”是马学庆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按他的理解,古今商丘是历史载体,灿烂文化是商丘灵魂。

  马学庆说,商丘各县(市、区)有许多历史的亮点还没有被深度挖掘、利用,前提是要有一些研究者先提出来,他做的就是这些基础工作。如《三国争霸序幕始宁陵》这篇文章,是他严格按照《三国志》记载曹操己吾起兵的史实和实地采访己吾城所存曹操起兵点将台遗址后,展开深层次探析:三国始于曹操起兵,曹操起兵于己吾,己吾目前归属宁陵,因此“三国争霸序幕始宁陵”的论证,不仅还原历史本真,而且对从纵深层次提升宁陵厚重的历史感及旅游开发,提升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价值。又如,通过研究,马学庆提出了范仲淹“家在宁陵”的论断,探寻范仲淹足迹遍及宁陵大地背后的故事,和其同母异父兄弟的后裔目前在宁陵繁衍生息的现状。其论文《范仲淹和宁陵的情缘》2009年11月在杭州第三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论坛会议上宣读,得到200多位范仲淹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视与好评,此论文填补了范仲淹研究的一项空白,为进一步与范仲淹执教应天书院整合、挖掘厚重商丘历史文化底蕴提供了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基础。

  目前,马学庆已先后在国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60多篇有关商丘历史文化研究的文章和论文,并参与《宁陵县志》的撰稿编辑工作。今年3月,值“中国葛天文化之乡”宁陵挂牌之际,其研究中华乐舞源头的16万字专著《古葛探源》也已正式出版。

 

  解 读:

  他为世人追记历史的“真颜”

  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感,每写一篇文章,马学庆都要到史迹遗存现场勘察,实地走访多名知情人及见证者。为了拉近历史与读者的距离,每篇文章他都拍摄多幅珍贵照片,并辅以神奇的传说、丰富的逸闻,分析透视传说背后蕴涵的历史真相,既让人爱看、爱听,又让人信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乡土历史,他通过网站、电视专题片的形式进行传播,策划拍摄了3部6集大型电视系列片《人文始祖葛天氏》、《回望葛伯国》、《千古吕坤》,受到国内一批历史专家的好评。

  马学庆是博学多才的,作为商丘市第六届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他在研究历史的同时,将自己擅长的新闻采访、文学写作、摄像摄影、电视制作等才能有机融入其中,并融合考古、旅游、文化、党史研究等范畴,拓展了研究空间,也加速了乡土历史的“普及”步伐。

  目前,马学庆正在研究传说时代的商丘古史、先秦时期商丘几十个古国的历史,依然在工作之余埋头研究他钟爱的商丘历史文化,在古文字堆里、在瓦砾碎片中、在老人的讲述中,追寻记述那远逝历史的“真颜”。虽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但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对这方养育他的热土多一份认知和了解,他会一直走下去……


 

本篇文章来源于商丘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epaper.sqrb.cn/jjwb/html/2010-04/14/content_8007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