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过《水浒传》的人大概还记得这段描述:“只说智深自往东京,在路又行了八九日,早望见东京。入得城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凤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花街柳陌,众多娇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豪门富户呼卢会,公子王孙买笑来。智深看见东京热闹,市井喧哗,来到城中,陪个小心问人道:‘大相国寺在何处?’街坊人答道:‘前面州桥便是。’鲁智深提了禅杖便走,早来到寺前。”

书中说的东京即今开封。当年呈现在草莽英雄鲁智深眼前的大相国寺,乃宋代都城最大佛寺,占地540多亩,分为64个禅院、律院,僧众达两千余人。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原是我国古代四公子之一信陵君无忌的故宅,初名
“建国寺”。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为纪念自已由相王登上皇位,遂诏令更名为“相国寺”,并亲书“大相国寺”匾额。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大相国寺已经是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占地只有30余亩,匾额也是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可谓辉煌不再了。尽管如此,它还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而名列中国十大佛教寺院之一。
进入寺门,两边的建筑一是钟楼一是鼓楼。晨钟暮鼓是我国所有佛教寺院用来报时的定律。但据导游介绍,相国寺钟楼中悬挂的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在秋冬霜天叩击,钟声能响彻全城,故“相国霜钟”成为汴京八景之一。
看过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我们在罗汉殿前驻足良久。这座八角造型的罗汉殿,俗称
“八角琉璃殿”,其独特的造型,据说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一无二。但在我们看来,罗汉殿最独特的要数殿中那尊3米多高的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造像了。我们平时看到的千手观音像,比如厦门南普陀寺的千手观音,其实都没有千手,但罗汉殿内的这尊乾隆年间由一名民间无名艺人用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的观音像,却是名副其实的千手千眼观音,其像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
“千眼千手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三变相之一,堪称相国寺镇寺之宝。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1/17/9F.jpg
大相国寺之所以如此有名,显然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浓墨重彩描述的水浒草莽英雄鲁智深在寺内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有很大关系。鲁智深我是早就“熟识”了的。20多年前,我还在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多次阅读过《水浒传》,对《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野猪林仗义救林冲》等精彩描写,百看不厌,并对这位性格正直、爱打抱不平的英雄人物产生了深厚的崇敬之情。在鲁智深造像前,许多游客拍照留念,我深感庆幸能和“鲁智深”相逢大相国寺。于是攀上石台,攀附鲁智深拔垂柳的姿势,请同行摄影师给我拍了一张。想当年,这里曾是一个菜园子。这位“提辖官人”国仗义打死了恶霸“镇关西”,为逃避官府追查,甘愿弃官落发为僧,来管理这座菜园子。当一伙泼皮不知天高地厚,聚在一起来欺凌他时,被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当年我看了这个情节,感到非常痛快。这天,在造像前触景生情,灵感一动,这正是——倒拔垂柳显神威,鲁达英名史册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