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妻一起在笑声与感慨中,看完了赵本山主演的电影《落叶归根》,有一种莫名的温暖和感动。
故事并不复杂,说的就是一位老农(老赵)信守承诺,执意要将工友不远千里背回故乡,期间所历经的千辛万苦,人情冷暖和人生百态并没有使之悲观绝望。他如孩子般的纯朴微笑与单纯心灵铸造的苦中作乐的能力,让之一路不断得到命运的眷顾和温暖的收获。虽然最后回到刘全有的故乡,而家园已因三峡工程即将淹没水底……
故事到此“结束”,但“幕后”的老赵还得上路,为故去的这片“落叶”寻找真正安息的“根”。 有人开始感慨,颇有无家可归的惆怅挥之不去。其实,我们每个人有两个“家园”。那已成废墟的只是外在的家园,它被某种宏伟的事业所掩埋,我们无能为力。然而,我们还有内在的家园……心灵的归宿……幸福与温暖之所在。家,是心灵的归宿,而不是你心外的某幢房子。因此,当老赵看到老王的儿子在弃置的门板上的留言“我们永远等着你回来,这里是你永远的家”时,我们也就应心里坦然了。
“落叶归根”,那“根”到底是什么呢?
卡车司机(胡军)听到老赵的歌声“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时缘何放声大哭,这无疑牵起了他也曾温暖的情感记忆。在收容所,一曲“我想有个家”让在场流浪的人们不禁潸然泪下。开发廊的姑娘听到乡音为何触动。还有外在严肃的警察对爱情的不倦追求……家,是心灵的根。
宋丹丹在老赵真挚的言语面前坦言“我从未听过这么温暖的话”。然而,在她乐观而以孩子为荣的微笑背后,却是上了大学的孩子对她的捡破烂身份的嫌弃,但她只是自认合“理”的宽容。养蜂人的妻子因工厂事故废容后,为照顾孩子的感受而蒙面……母亲,是孩子的根。
养蜂人的孩子在大山中面对母亲深情的高声朗读“祖国”的文章,后来老赵在路上也同样认真大声背诵。影片最后展现了一片片辽阔而碧绿的田野,那是我们得以生生不息的大地。这容易让人想起巨人安泰,只要不离开大地母亲,他就具有无限的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对手。而一旦离开大地,他就不堪一击。我们所栖居的大地,是我们生命力的泉源。祖国,是人民的根。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影片也从反面展示了两点:一是,温暖是我们有所欠缺的;一是,温暖是不容易得到的。影片开头有一段在长途车不幸遇上劫匪。老赵誓死保护老王的补偿金,赢得劫匪敬重之余,还救了一车人的财物的片段。其实这可看作人类根深蒂固的理性(钱财)在情感(承诺)面前溃败的象征。这是一种隐喻,还是一种幻像呢?答案或许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无疑,这里的真假可能预示着人类不同面目的未来:万劫不复还是温暖幸福?再如影片中那场假的“死亡”仪式一样,已无亲无故的“死者”是否真的能够在刻意营造的境况中感受到那种情感的温暖与慰藉呢?
生命是片在风中的叶子,来路在那里,归途在哪里,绿的只是——驿站。
流浪是难免的,自我们无缘无故被抛于这个陌生的时空那天始。
或许,人生的意义(或幸福与否)就在于这绿的驿站里,我们的收获:那流浪的心情以及沿途的“风景”……
2006年底,我看到一部电影,一部足以感动中国的电影,一部在内涵上,超越了当年所有电影的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