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 
金庸、古龙是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一个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大侠,一个是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的浪子。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孰高孰低,恐怕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我可以肯定,认同金庸的人会占大多数。这也许是因为古龙的英年早逝,也许是金庸的小说拍的片子比较多,也许......可是,在人们兴奋地谈论着金庸时,我总会想起古龙。
现在我要和大家仔细探讨,金庸古龙之间的这场华山论剑。
三件事:与金庸
VS 古龙没有直接关系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在古龙最鼎盛的时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笔,古龙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后的《明报》武侠撰稿人,此时,他心中对金庸是很崇拜的,并没有以为自己在武侠作品上达到了金庸的地步。
那是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即将结束,就写信给古龙,希望他能给《明报》写武侠小说连载,使之不至于出现空白。根据古龙的朋友于东楼对武侠作品评论家陈墨所说,古龙接信时他正好在场。那时古龙名头正盛,来函很多,也细看不过来,他漫不经心地让于东楼将信拆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家伙”从香港来信给他。结果是金庸的约稿信,古龙看了之后,难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这段叙述十分有趣,出自于东楼之手,应该可信,之后古龙即开始为明报撰写《陆小凤系列》这个作品,作品很成功,也很精彩,尤其是前面的三部。即使是古龙的坚定拥护者也大都承认,古龙在写作《陆小凤系列》之前,已经进入了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这实际上意味着,按照古龙自己的观点,金庸是前辈,他自己与前辈还有某种差距。同时,金庸对于古龙,也表示了很大程度的认可。
以上陈述,还要结合另外一个事实来考虑,古龙是一个专业的武侠小说作家,他是靠写武侠谋生吃饭的,而武侠创作,对金庸来说,还只是一个副业性的工作。
第二件事情是,现在看到的金庸的作品,是经过了十分精细的修改和琢磨的,而古龙的作品大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创作完成的,从来没有修改过。金庸作品整体的精致性,人物的完整性使得其作品的阅读构成了一种完整的体验。而从作品的整体来,古龙作品在创作水平上起伏很大,即使是一部作品里,不同的部分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文字、情节、人物上有比较大的修改空间。这也就使得古龙作品里一些很精彩的作品和部分受到了影响,形成的是一种残缺的美,不能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古龙的作品,假如进行较大的修订话,而这种修改不会伤害作品的本质,是能够使作品在文学界获得较大的重视的。毕竟,古龙对于现代创作技法的应用,比起金庸是要多一些的。然而,这样的修订,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在很多方面来看,包括创作上,古龙是独一无二的,找不到人给他修订作品了。
第三件事情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古龙的名气之高,并非完全是他作品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武侠电影的巨大推动,正如现在金庸的盛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武侠连续剧的推动。这实际上也是由于他们作品的自身区别所决定的。
古龙的作品,人物的现代意识较强,个性突出,故事情节比较紧凑,节奏明快而有悬念,篇幅不长而有系列性,很容易改编成电影。古龙自己也做过编导等职务,代表作之一的《萧十一郎》甚至是先有剧本,后才改编的小说,他的其它作品,也有一些借鉴西方电影的表现手法的。而金庸的作品,比较强调文化背景,人物有比较厚重的继承感,情节跨越的年代较长,用电影作品难以表现出特色来,却更适合用连续剧的方式来再现。
读金古:析金庸
VS 古龙思想精髓的古今
金庸、古龙的作品在气质上有着绝大的差别。应该说,他们的作品,在本质上都是传统气质的,这根本不同于黄易的作品,但彼此之间的差别却很大。
首先从情节上来看,金古之间的高低是显而易见的。金庸小说的情节虽然曲折,可是他的故事越来越套路,总是有那么一个少年,身负家仇,数历险境,可运气总是比别人好,不是不小心得到秘籍,就是得到奇人帮助,不费吹灰之力得到200年内功,于是杀掉仇人,为武林除害,最后携美归隐,名传天下----他的很多小说就这么重复着,而居然吸引了那么多读者,实在令人费解。龙却很少重复,他的情节永远那么匪夷所思,那么出人意料,那么富有新意。他的主人公,也多半是机智过人、武艺超群、有深刻内涵的人。他简直是中国的福尔摩斯,而他那分潇洒从容,放荡叛逆的人格魅力,连福尔摩斯都比不上。
从文风上来看,金庸的笔法传统老到,简洁明快;而古龙的笔法,更是独树一帜。他的笔法,冷竣而饱含诗意,善于渲染环境和刻画人物内心世界。金庸的小说多于行为描写,而古龙小说多于心理和细节描写,有时甚至有潜意识描写,还带有蒙太奇手法的精彩运用。所以说,古龙的笔法是很现代的。
再从人物的刻画上,金庸的人物多以正统的道德为信仰,而古龙的人物多以自己的性情生活;金庸的人物多是对一些社会口号奉行不辍,而古龙的人物多有自己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虽然有的比较偏激,但不失可爱;金庸的人物里主人公往往大公无私,十全十美(或接近十全十美),而古龙的人物就是主人公也有很多缺点,这样他的人物更显得有血有肉,魅力无穷。(比如江小鱼脸上的刀疤、陆小凤的四条眉毛)
最后,我们从最根本的地方来看,也就是从思想来看,金庸多宣传一种传统的道德和中庸的人生态度,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即使是从杨过到令狐冲再到韦小宝式的叛逆,也是属于传统理念的内在斗争。在气质上,金庸作品具有中国国花牡丹那种气质,这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相一致,对金庸作品的阅读,几乎不需要中国人对近似于自发的观念做任何修正,因此老少皆宜,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而古龙则是用追求自由与真实的态度来看人生。古龙写出了人性的光辉的一面,也揭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写人性的伟大,也写人性的悲哀,总之,往往通过一种叛逆的冲突来形成作品的张力和节奏感。因此,古龙笔下的美,是残缺的,是短暂的,这在气质上有些相似于日本的樱花,古龙自身的创作也是受到日本作家,如吉川英治和柴田炼三郎等人的影响。相应的,古龙作品的读者,就分布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层面,他们身上,也常常能看到那种叛逆式的气质。古龙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放荡不羁,真是性情中人。而他笔下的人物,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一个个更是怎样舒服怎样活,风流倜傥、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可他们都有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尤其李寻欢,他悲观忧郁的思想风格和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无拘无束的行为方式合在一起,是他魅力无穷。而小李飞刀代表的一种不可抗拒的爱的力量,更是一种伟大。
论英雄:华山论剑金庸 VS 古龙谁为至尊
金庸的作品清新,浪漫,不乏单纯的幽默;古龙的语言则短小,犀利,干脆。如果说金庸的作品是一位剑如长虹,武功盖世的清丽少女,古龙的作品则是一个你不认识武器,亦看不出路数,武功却招招致命的蒙面人。
金庸的人物大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避开武侠的虚幻性不谈,他们都成长在江湖的现实之中,且其人物的性格与行为多可以用常人的眼光去衡量,都追求一种正统而大气的“侠义”。古龙的则不同,其人物大都横空出世,一开始便功力非凡,武功盖世,他们潇洒中透漏着玩世不恭,玩世不恭中又有着绝对的认真。金庸的人物是地上的雾,我们可以看到其出现,亦可以看到其消散;古龙的人物则是天上的云,不知其从何而来,更不知其向何而去。
金庸的作品文学底蕴深厚,历史背景丰富,将武侠与历史结合,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但多采取平铺直叙。古龙的作品则一般避开历史,其故事情节扑朔迷离,多采取倒叙,处处透漏着诡异。金庸作品主打环境,多为世外桃源般的山谷,有着“道家”的飘逸,如给人展开一幅水墨山水画,美不胜收。古龙作品的主打环境则多是大漠,落日,水底,荒岛等,虽让人觉得诡异,神奇,大气,却隐隐透着苍凉。
二人的经历亦有很大差别。金庸受过良好教育,深谙历史,且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位传统的学者;古龙则出身贫寒,且酗酒好色,以致英年早逝,是一位性格很有特色的武侠小说作家。
一个比较公平的结论是,按照一般武侠读者的视角,在大部分方面来看,金庸占有优势,但是从创组自身来看,古龙对于后世创作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用古龙笔下的人物来做一个比较,那么金庸好比沈浪,古龙则是李寻欢;如果借用金庸笔下的人物呢,金庸是郭靖,古龙就是杨过。金庸那种侠者气质更让人敬仰追忆,而古龙的悲剧气氛则给人更大的震撼。
二人的作品诧异虽然很大,但正如小鱼儿和花无缺,郭靖与黄蓉,缺一不可。毫无疑问,两位侠界宗师支撑起了江湖,少了其中任何一位,江湖便会坍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