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经历随感12条

(2006-10-24 16:04:53)

记者经历随感12条

       岁月匆匆,往事若梦。不经意间,自己从参加工作已历经12个春秋,而以电视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生涯也达6年之久。回想起来,有好多值得记忆的东西,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1、电视频道如林,记者如树,当个记者不难,当个胜任的好记者不易。当记者要有勤奋不辍的学习精神,要有笔墨耕耘乐在苦中的志趣,要有对新闻事业矢志不移的追求,懒人当不好记者。 
       2、文品和人品是孪生姐妹,记者是生产精神产品的,首先要认真做人,认真阅世,认真读书,使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日见其深,才能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用内心迸射的激情去写作,如心灵荒芜,品格龌龊,只以舞文弄墨做文章,很快就会成为明日黄花。 
       3、新闻作品能吸引读者,是记者以真情赤火去点燃读者心灵的共鸣。记者在采访中,如不能被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连自己也烧在里面”而感动得潸然泪下,不用流着感情潮水之笔去写作,其报道怎能感动读者呢?无情不是好记者。 
       4、璀璨的凤冠是用珍珠编成的,优秀的新闻作品涛声似鼓,浪花千丈,是用呕心沥血再三推敲的精确文字写成的。一个记者如不悉读名篇,不日积月累地丰富词汇,没有驾驭语言的功底,只习惯于用陈词、官话写稿,其文章的文采从何而来! 
       5、工欲善其本,必先利其器。匠人都有个材料箱、工具箱,作业才游刃自如。记者必应有个“家底箱”。收存历年的采访笔记、分门别类的范文剪报精品、各种资料性材料、所在一方的地方志、大事记书刊等。“家底箱”收存的越丰富,对采写的题目瑕瑜互见、长短并存,才有底数、有比较、有鉴别。不至于“挖在筐里就是菜”。 
       6、记者采访如深山挖玉或破石取玉,既然汗流浃背地挖掘得到了璞玉,就要肯于继续流汗琢成美器。一分工夫一分活儿,要提炼升华,字斟句酌地几易其稿,达到自己满意才发出。 
       7、百闻不如一见。用眼睛采访的观察力是记者的基本功。记者目击现场、体味人物心理及秉性、摸清事物的原委等,视觉默察、心里体味的蕴涵,是采访本详细记录也不能代替的。这样,写稿时情景油然笔端,左右逢源,才能准确、鲜明、生动。靠听汇报、抄材料写稿,空洞、枯燥无味是必然的。 
       8、记者工作的特点是:喜新厌旧。摘的哪怕是苦涩而有味道的青苹果,也比熟透的香瓜好,因为青苹果能给人以新鲜的口感,熟透的香瓜,谁都知道是什么味道。 
       9、记者的形象,是以自我修养和工作作风为内涵,文明的举止,缜密的谈吐,不羁的思路,敏锐的反应,待人的平易亲切,都反映出记者的形象。记者形象如成熟的谷穗,而不是摇头晃脑的莠草,那种只倾心修饰羽毛,以耳食一点东西炫耀其知而自树形象,则适得其反。故作的风浪不是风流。 
       10、新闻界称时代感强,有指导性的新闻为“活鱼”。(“活鱼”是腾跃在时代大潮的波峰浪后,记者要抓“活鱼”,莫怕“水淹”。名记者都是在各时代特定历史时期狂风巨浪中走出来的。) 
       11、刑侦人员的观察力,在于从蛛丝马迹中识破案情。记者要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一滴水见太阳,发掘可贵的新闻题目。记者风云人物写好是功夫,将从平凡小事中发掘的新闻写作更是功夫。 
       12、农民种田,常爱比人家的庄稼丰收,功夫在哪里?记者学习,首先要向本台卓有功底的同辈学习、向脱颖而出的新人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