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作为大型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导演之一拍摄该剧时隔16年之后,最近放出风来,要重新拍摄“三国”,而且以《三国志》为定位,总投资一亿明年八月开拍,并邀请单田芳、易中天等评书大腕、学者专家加盟顾问团,而且已经广发英雄帖,四处找人加盟,极有可能邀请日韩演员加盟。
张纪中,大导演、大手笔、大制作,一个字:狂!但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提醒您,要拍《三国志》就好好的拍、用心的拍、正说三国,千万别像你放出的风一样,什么要以桃园三结义为中心、什么要评书化三国、什么要注入现代时尚观点元素!谁都知道《三国志》中根本就没有桃园三结义的情节,那是《三国演义》的杜撰;谁都知道单田芳说的是《三国演义》,那是小说不同于历史;谁都知道易中天解读“三国”的权谋争斗,结果将《三国演义》庸俗化!
张大导演,拍《三国志》就好好的正说三国历史,不要将《三国志》拍的不伦不类,不然您这么一把年纪了,拍的名著也不少了,名气也有了,也就别祸害《三国志》了!
弄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异同
《鹿鼎记》开机不久,张纪中就表示明年8月他将开机拍摄电视剧《三国志》,与此前的《三国演义》的侧重点不同。据张纪中介绍,正在筹拍的电视剧《三国志》将重点拍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情节。他坦言,自己特别喜欢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喜欢那段对于兄弟情谊的描写,因此,打算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脉络发展。
晕,真晕!也不知道张大导演是否读过《三国志》,竟然敢以桃园三结义作为重点脉络发展!不然看了该大导演拍的《三国志》后竟然大呼:哦,这不就是《三国演义》说的那个三国嘛,不就是场面大一点、服装新一点、特技多一点嘛!没什么大的区别嘛!
各位看官,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说的:陈寿的《三国志》虽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相同点,但是从根本上区别于《三国演义》!两者相同点:(1)都是描写三国历史的书;(2)刻画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3)在中国的文学地位都很高。两者不同点:(1)三国演义是小说,加了不少个人修改;三国志则是史书,是我们中国真正的三国时代的故事,;(2)写作的手法,三国演义是编年体,三国志是纪传体;(3)三国志是以曹操为正统,而三国演义则是以刘备为正统。
下面从故事情节上再谈一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几点冲突:
1、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2、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3、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4、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5、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6、诸葛亮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7、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而演义中的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8、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9、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10、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11、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12、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还有就是演义中声称骑赤兔马的人多半都不能驾之,均被落马,唯有吕布和关羽两英雄能用,为何吕布手下侯成在出卖吕布后能骑上???这不很矛盾?))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13、上次看过关于年龄的话题,我来总结一下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事实上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一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14、在从武器上说说: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张大导演的《三国志》明年就要开拍了,看此版电视剧内容是以《三国志》正史为主线,还是以《三国演义》内容为主线?根据目前张导的好恶、固有的还没有涤清的“三国”思维模式、邀请的评书顾问,还有收视效果的考虑,我想大抵还是要以“演义”为主线的!上面的桃园三结义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我看,电视剧拍成后,也别挂着羊头卖狗肉了,《三国志》的名字改成新《三国演义》、《三国英雄系列》或者《三国风云争霸》等等为好!不然,又是一场戏说《三国志》的好戏!
三部《三国》撞车,2007拍摄《三国志》有必要吗?
吴宇森要拍三国赤壁,陈家林也要重拍三国电视剧,现在张纪中又要拍,不知道大家一窝蜂的重拍三国有什么意思?
拍的好坏不论,再好的题材这样滥拍,都会让观众审美疲劳。真正有商业头脑的人,不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跟风,而是善于寻找发现别人没有涉足的空白领域,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商业上最大的成功。当初张纪中拍《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都不看好的题材,结果拍出来产生轰动性的效应。以后跟风拍摄的类似题材的电视剧,许多本身的品质都是超过或至少是不逊色于《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比如张丰毅主演的《历史的天空》,还有《亮剑》,但引起的反响就没有《激情燃烧的岁月》大了,甚至没有太大动静。
什么道理?很简单!类似于经济学上的边际收益递减律,电视剧的拍摄题材也同样存在这个规律,一个题材被拍摄的越多,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收益也就越趋于减少,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张纪中就算单纯的从商业上考虑,也应该考虑选择别的题材。风险当然有,但绝对不会一窝蜂的拥挤到拍摄三国的独木桥上更大。
张纪中,不要阉割《三国志》!
对于为何重拍《三国》,张纪中表示:“一是因为金庸戏拍得差不多了,也应该寻找另外一个题材,而且《三国》不好拍,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二是1991年央视版的《三国》中,我是五个制片人之一,像‘七擒孟获’等都是我拍的。感觉从技术、资金投入上都有不足,现在在特技动画、资金、审美观念上都有了变化,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把《三国志》拍得像战争大片一样。而且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三国演义》的,海外市场也不用发愁。当年拍‘诸葛亮出殡’这一段,我用了3000人,凌晨5点进场,10点才能拍,换衣服就得半天,现在有200人就够了,其他的靠电脑特技弥补。”
至于为什么想到要单田芳加盟,张纪中表示,其实这早有先例,当年拍央视版《水浒》就是邀请了田连元加入,获得了不少宝贵意见。“电视剧是脱胎于评书,也得像评书一样把扣子扣好,才能吸引人,而且评书演员想像力丰富,我就在想,电影《哈利·波特》主人公骑着扫帚满天飞,要换成孙悟空和牛魔王这么打,肯定比原来的《西游记》好看。同样,关云长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呢?还有单老师有很多评书,像《三侠剑》、《白眉大侠》、《连环套》,都是拍电视剧的好题材,今天我要了他出版的评书、MP3都拿回去听。我也希望能买下版权、编剧本,让单老师做顾问。这事一定得做,把单田芳的评书立体化。”
原来的三国投资上亿,历时三四年,导演好几位,你现在拍不过是无意义重复,资源浪费,武打设计好一点,电脑特效好一点,有什么意义?你觉得风格的总体把握上能超过原来的三国么,认真细致的程度上能超过原来的三国么,文戏水准能超过么?
张大导演,你自己三思吧,你也一大把年纪了,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如何以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拍摄最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当是你考虑的事情,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才是明智的做法。即使不听劝告提醒,也要注意:不要把《三国志》拍的像《三国演义》,历史像戏说!拍《三国志》千万别祸害《三国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