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大地震死亡悬疑:唐山  VS  青龙县   24万:1

(2006-07-28 10:51:05)

唐山大地震死亡悬疑:唐山 <wbr> <wbr>VS <wbr> <wbr>青龙县 <wbr> <wbr> <wbr>24万:1

唐山大地震死亡悬疑:唐山 <wbr> <wbr>VS <wbr> <wbr>青龙县 <wbr> <wbr> <wbr>24万:1

       1976年7月28日。对所有唐山人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大地震将唐山这座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数十秒钟内夷为平地,65万多间房屋倒塌,24万生灵在睡梦中被葬身废墟,16万多人重伤......  
       1996年4月11日,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重灾区虽然房倒屋塌,但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1人,被誉为世界防震减灾的奇迹......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异?数字的背后映射的是沉痛的思考。
       “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唐山作家张庆洲经过长时间调查,最近在长篇调查《唐山警世录》中向世人披露了这一令人震惊的真相。
 
唐山:多次预测遭冷遇

       “地震前,地震监测网覆盖了整个唐山。”张庆洲援引1986年《地震报》统计数据说。当年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工作人员中,张庆洲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这位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曾两次发出了临震预报。 
        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来两位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家。他们检查了设备、线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之后指出,地电阻率值下降是干扰引起的。 
       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与马希融一样急的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非常明显。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说,先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情况,21日再听汇报。 
       “汇报时间推迟到了26日,国家局来了15个人,传达的意见是‘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青龙县:“越轨”使青龙县逃过一劫

       听取北京市地震队汇报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称,当时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  
       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在大会上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我当时就想造舆论,把震情往下捅。”汪成民说。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的震情通报后,火速赶回县里。县领导冉广岐拍板,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 
       结果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青龙重灾区虽然房倒屋塌,但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1人,被誉为世界防震减灾的奇迹......。最近青龙县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为“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成效”的典型。
       24万生灵的消殒,16万人的重创,百万人的无家可归,一种足以让人沉默咀嚼的苦痛!
       长歌当哭,在痛定之后,往者已矣,来者可追。
       灾难,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科学的无知和践踏。
       两者对比,唉,人祸大于天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