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桐传奇》(长篇连载)第 十 章 再拜名师
入形意门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6-29 11:43:11
第 十 章 再拜名师 入形意门
杨杰与张桐可谓陕西国术馆的两根台柱子,是杨瑞轩的左膀右臂。陕西高手入云、国术馆同辈武艺高强。
在此境况下,张桐不敢放松,一边教拳,一边代艺学习。
当时即拜闻名京津、沦落在西安的原中央国术馆执教教授,中华武林高手黄伯年(人称“黄快手”、“黄小侠”)为师学艺十一年,深造各路拳艺和器械。
黄柏年,字介梓。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河北省任邱县莫州镇三铺村人。幼年体弱多病,从莫州少林拳师高士平习武。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拜师于李存义先生门下,专攻形意拳、八卦掌技艺。
1912年,随师李存义执教于天津中华武士会。
1916年,在同乡黄振魁(驻防上海)任武术教官。
1928年任上海“尚武进德会”教务股主任。
1929年11月,受聘为杭州国术游艺大会评判委员。
1931年,应南京中央国术馆之聘,教授形意拳、八卦掌、刺枪之术,因技高艺纯,颇负重望。
1937年,于重庆军校任国术教员。
1938年流落西安。
中年在其师所授“四门龙形掌”的基础上,集自身所学,融会贯通,创“龙形八卦掌”传世,并于1928年将此书编著出版,为八卦掌在江南的传播,贡献极大。先生生前于武术界素有“百步夺枪飞掌黄”的美誉。一生所授弟子众多,诸如张文广、何福生、温敬铭、蒋浩泉、杨绍虞等。其子女四人子国信、国勋、国桢,女国维,俱承家学。
1950年,黄柏年回归故里。
1954年秋,因患疾病去世,享年74岁。
在吴图南先生所著《国术概论》(此书为吴先生任中央国体专校国术理论教授时所编的讲义,曾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四章第四节《形意拳史略。李存义传》中有“李存义……传黄柏年、尚云祥、郝恩光、李文豹等。柏年对于形意拳,颇多心得。南北遨游,高足甚多,为形意门中不可多得者也。兼工八卦拳,著有《龙形八卦掌》行世。”
《武魂》1986年第四期凌耀华所传《千古一会──1929年国术大竞技》一文中提到,杭州国术游艺大会“设评判委员会和检(监)查委员会。评判委员长李景林,副委员长孙禄堂、褚民谊,委员包括刘崇峻、杨澄甫、杜心五、吴鉴泉、刘百川、蒋馨山、张兆东、王渊生、张绍贤、刘协生、王宇僧、蒋桂枝、高凤岭、尚云祥、张秀林、邓云峰、马玉堂、许禹生、韩化臣、黄柏年、刘彩臣、杨季子、刘恩寿、伍恩侯、金佳福等26人”。
《武魂》1995年第二期张永春文:
黄柏年,字介梓;河北省任邱县莫城州镇三铺村人。
生于1880年,卒于1954年秋,享年74岁。
先生幼年体弱多病,从少林拳师高士平习武。
清光绪二十─年(1895),拜师李存义先生门下,专攻形意拳、八卦掌技艺。其师李存义(1847--1921),字忠元,河北省深县小营村人。承刘奇兰之传,为形意拳巨匠,因与程廷华等交往甚密,经引荐;兼得董海川点拨,独创“四门龙形掌”,尽授黄柏年等诸公。1936年,吴图南先生在《国术概论》中写到:“柏年对于形意拳,颇多心得。南北遨游,高足甚多,为形意门中不可多得者也。”。1911年,黄柏年随师李存义执教于天津中华武士会。1931年,应南京中央国术馆之聘,教授形意,八卦、刺枪之术,当时受教者有张文广、何福生,温敬铭、蒋浩泉等多人。1937年,于重庆军校任国术教员。中年创编“龙形八卦掌”传留后世。1928年,先生曾将此书编著出版(另有1930年版本),因时隔久远,今于民间巳难觅其书。且限于当时条件,书中内容过于简洁。(此书近年已由山西科技出版社再版)黄柏年一生有子女四人,俱承家学,子国信、国勋、国桢(现在台湾)、女国维。
惜近期出版的《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一书,不慎将先生生平遗漏,实为憾事。
今传世龙形八卦掌,黄伯年一支,其龙形八卦掌为三十二式,与黄伯年编著的《龙形八卦掌》相同。
师是名师,徒是高徒。正应了那句古语:名师出高徒。
黄伯年,师从著名武术家李存义,李存义师拜形意名家刘奇兰。
内家拳旧闻十五——形意拳家逸事里铁拳叙述:李存义是位很好的教练员。教出了许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尚云祥、郝恩光、马玉堂、黄伯年、傅剑秋、李文亭、李耀亭、李彩亭、姜玉和等,此外张兆东、韩慕侠师徒的形意也是学自李存义。尽管李存义晚年与人比武有辱师门,但是上了岁数的名家大师依然敢与人切磋,确实是很有点现代体育精神的。
在形意拳的发展壮大史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孙禄堂先生,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形意拳的理论研究、技术完善和个人造诣上。另一个就是李存义先生,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联络各界、发展组织和培养出大量人才上。如果没有这二位的奋斗,形意拳是发展不到现在这种规模的,更不会产生现在这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
内家拳旧闻十六——河北派形意概述里,一叶叙述:形意拳自李洛能先生创始后,有八大弟子支撑,其实真正有名的是山西的车、宋,河北的刘、郭。
刘奇兰先生有两位名弟子李存义、张兆东,郭云深先生的传人众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孙禄堂先生。
李存义先生门下也有八大弟子,除了定兴三李外,我所知道的还有黄柏年(其弟子张桐在陕西传拳),郝恩光(第一个去日本传拳的武术家),周明泰(经周铁成传到河南郑州刘玉增,其形意剑法继承了刘派的精华)、马玉堂。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郝恩光先生的弟子李玉琳先生,他得到李存义、张兆东、孙禄堂等先生的指点,加上和李景林、杨澄甫有师生之谊,艺学百家,拳剑双绝。而孙禄堂先生门下的四朱,形意拳的功夫也极高,其中朱国福先生先求教于马玉堂,后得孙先生指点也是融合郭刘两支精华的人物,其川中传人王树田还在传拳。上面提到的津门张烈先生是孙存周先生的传人,至于李文彬先生的师傅尚云祥先生则继承了李存义先生晚年在山西交流的心得,创建了尚氏形意。
形意门的传统不会丢失,其精华也决不会只保留在某个人手中。而且我一贯认为拳法的高低是受师承、资质、工夫三方面影响的,有真传还要下工夫练才行。
师门渊源。张桐凭着深厚的功底,夜以继日、不分白昼的苦行操练,先后跟黄师父学习了五行刀、十六把对打、五行连环、鹞行四把、十二横锤、安身炮对练、龙行八卦掌,以及武当剑、龙行剑、行龙剑、盘龙剑、六合刀、六合枪、六合棍、黑白鹞子枪、八枪对刺等。对太极、形意、八卦造诣犹深。
张桐和杨杰同馆任教,互帮互学,各取短长,相互切磋武艺,功力自然大长。由于他师从名家,博采众长,苦学不缀,因而武术功底更加深后,拳种更加全面。加之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其演练方法和技巧独树一帜。
早在四十年代,张桐已名扬三秦遐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