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视听卢广

(2010-06-10 23:08:46)
标签:

摄影师

卢广

污染

社会问题

环境

讲座

专题

艾滋病村

癌症

摄影

杨延康

纪实

我是从去年开始知道并关注卢广老师的。前几天在一个摄影网上看到他来深圳讲座的消息。于是今天下午跟朋友早早就过去群众艺术中心。目的是要霸个好位子方便视听。上周日去梅林听杨延康老师的讲座,我们去得有点晚,结果坐在最后面,很不爽。所以今天吸取教训。

 

卢广老师公开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也了解过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他的情况。参加这个讲座一是为了见见真人,二是想听他分享背后的故事。去之前以为只是像上次杨老师那样的小范围交流。到了群艺门口看到巨大的宣传横幅,才知道今儿这动静挺大。这不,诺大的一个多功能厅都快坐满了。在一个口齿极度不清的人结结巴巴地念完一大段开场白后,讲座正式开始。边放片边讲故事。那些照片本身承载着发展中严重的社会问题,加上卢广老师分享了一些拍摄背后的曲折故事。观众都非常投入。两个小时很快溜走了。

 

作为一个混了几年的摄影爱好者,我也有过些被拒绝或者被赶出去的经历。保安也经常会找我"谈话"。为此我常常觉得沮丧。但比起卢广老师今天讲述的背后的故事,我那些小挫折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他付出的艰辛和隐忍,比我预想中深重得多。在环境污染的主题上,撇开污染本身的腐臭气味和对身体的伤害性,被一群工人按倒在地然后拉走、被当地政府盯梢和人肉搜索、涨潮的时候在水边考察。。。。。。这些都是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他的执著令我感佩。

 

走进(不是走近)艾滋病和癌症患者的生活,让他们放下心理防线接受他的访问和拍摄,这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就算我今天看着那些图片,都能感觉到被病魔腐蚀的躯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以及现场被死亡笼罩着的压抑氛围。难以想象他每次都要在那种环境里呆上一段日子。我想这种代价很少人会愿意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得的那些奖绝对是有分量的。而不是像咱国内很多其它获摄影奖的作品般样华而不实。

 

听完讲座我觉得很开心,今天又做了一件自认为对而且值得的事情。可是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最后的提问交流部分,两个白痴的问题把我气炸了。一女的问他拍那些室内片怎么用光的;一男的问他后期处理的问题。对于这么严肃而厚重的专题,他们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来,简直是对纪实摄影的一种侮辱。这都一帮什么乌合之众啊?很可能这就是那些所谓的协会和沙龙的成员。那天对杨延康老师的提问,水准就高很多。今天来的人跟那天明显不是一个层次的。换了我是卢广的话,肯定被气得当场吐血。毕竟作为一个饱受过争议的摄影人,他有着极其彪悍的神经元。

 

正当我气得恨不能冲上去甩他们几记耳光之际,坐在前排的杨延康老师跳起来了。显然他也是对彼情彼景下这样弱智的问题表示抗议,提示大家拿些深层次的问题来讨论。有一句我听着笑死了,他好像是说到摄影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后面来了这么一句"而不是整天去拍什么古村啊、美女啊、荷花啊......"话没落音,掌声四起。鼓的最响的那个就是我了。看来他没事的时候也没少逛摄影论坛。虽然我前两年也拍过荷花。但现在已经彻底过了那个阶段。他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把我乐得......

 

我正准备举手发问 (1.你认为对污染问题的披露,带来的更多的是相关部门的治理措施还是更取巧的粉饰手段?2.关于拍摄采访,你成名前后的身份和受到的待遇有哪些不一样?)我还把这两问题的关键词写在小纸条上了。结果出手太慢,被前排一男的抢了先。那人发了一通琼瑶阿姨式的感叹。我以为这只是他的开场白,赶紧捂着耳朵、把头埋在椅子后面,这样才不至于吐出来。可是等我抬起头来的时候,话筒已经到了开场白的那个口齿不清男手里。听那意思是交流到此结束。我没机会了。不过那两个问题的答案我基本是知道的。

 

这样的讲座活动固然好。但主办方的水平有待提高。下次至少找个口齿清楚、念发言稿会断句的人来主持。不至于一开始就给人感觉掉链子。观众层次也需要斟酌。不要为了撑场面把什么人都弄来,最后问出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