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届聚集诱导发光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22-08-16 23:14:57)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分类: 我记

https://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22/8/202281590543631.jpg

会议现场。主办方 供图

https://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22/8/202281590323636.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致辞。主办方 供图

https://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22/8/20228159094412.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致辞。主办方 供图

第五届聚集诱导发光国际研讨会(AIE5)暨翔龙鸣凤科学论坛于8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召开。据悉,“聚集诱导发光国际研讨会”为两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前四届会议分别在中国的武汉、广州及新加坡、澳大利亚举办。

在会议开幕式上,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系主任刘斌获授第一届国际奖项Aggregate Award。同时,现场还发布了由权威国际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撰写的AIE国际影响力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致辞中表示,“聚集诱导发光(AIE)”研究完全由中国科学家原创并引领的新科学研究领域,颠覆了人们对发光材料的传统认知,为高效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打造了一个中国人“领跑”的研究平台和学术流派,也为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AIE是由我国科学家唐本忠于2001年提出的原创性科学概念。在他提出AIE以前,科学界普遍认同聚集淬灭发光(ACQ),也就是荧光分子在溶液态或分散态下荧光很强,但在固态下却发光很弱甚至不发光,这极大地限制了材料本身的应用。

而AIE材料则与ACQ材料相反,具有AIE性质的荧光分子在溶液中或者分散态的情况下荧光很弱或几乎不发光,而在固态或者聚集态下发光显著增强,因而得到了国际上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从20年前AIE现象的第一次提出,到今天发展成现在世界范围的一个科学领域,AIE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指出,在AIE领域,中国的科学家在领跑世界,是所有一线科研工作者的骄傲。

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AIE领域相关发文量逐年增加,仅2022年半年发文量就超1100篇。其中,中国科学家发文量占74.6%,全球发文归一化影响因子(FWCI)为1.93。2015年后,AIE相关专利显著增加,其中,中国专利占比92%。

据了解,目前,唐本忠及其团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AIE理论机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AIE材料,已成功应用于高效光电转换器件、高灵敏传感器以及高分辨特异性成像和精准医疗等领域,在健康、环境、材料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分子聚集体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子聚集体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国际科技信息中心联合举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