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海水养殖创新示范基地”合作协议签约现场。朱汉斌/摄
2011年12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汕尾市红海湾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广州签订“高效海水养殖创新示范基地”合作协议。中科院广州分院常务副院长黄宁生,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黄良民,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处和渔业处、省农业厅经管处负责人,以及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汉流,汕尾市科技局局长罗奕凡,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等相关负责人和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曾昭宋等出席。
汕尾市牵手中国科学院,力推产业技术升级已成为全市科技工作重点之一。在汕尾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汕尾市委书记郑雁雄明确指出,依托院地合作工作平台,组织推进海洋产品深加工与提炼等示范区建设,把汕尾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省级科技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机构。
早在2010年4月,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汕尾市科技局联合在汕尾市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汕尾分中心”协议,即组织实施“113”合作工程,即构建一个海洋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筑一条苗种培育和养殖产业带,建设海洋产品深加工与提炼、环红海湾培苗、船舶制造与船载电子产品等三个示范区。
随后,汕尾市科技局会同其它职能部门,在全市相关产业中筛选出一批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对接。2011年6月15日,由汕尾市科技局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汕尾分中心承办的院地合作技术推介会在汕尾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专家和汕尾市近60家海洋养殖、食品企业代表借机“寻亲结对”,并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可谓强强联手。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将以多年的应用研究课题作为技术支撑,以建设创新示范基地为基础,针对石斑鱼等海水名贵鱼类的高效养殖模式、良种培育、病害防控、营养饲料等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合作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共同打造良好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试验平台及人才培育基地,合作完成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以优质高效水产品养殖为主,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2010年,公司被汕尾市人民政府授予“汕尾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又被广东省评为“广东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此次,广泰与南海所达成全面技术合作,为全面提升汕尾海洋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会议现场。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黄良民致辞。

中科院广州分院常务副院长黄宁生致辞。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刘家平致辞。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处处长周瑞莲致辞。

汕尾市科技局局长罗奕凡致辞。

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曾昭宋致辞。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秦启伟致辞。

会议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院地合作处林洪瑛主持。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詹文欢(右)和汕尾市红海湾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曾昭宋(左)签订“高效海水养殖创新示范基地”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詹文欢在签约中。

汕尾市红海湾广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曾昭宋在签约中。
参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与会嘉宾领导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室参观。
相关悦读:
院地合作助汕尾“蓝色崛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