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烟云体坛 |
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到“恨少”这个词,是来自一句古语——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恨少”这个词在三国史上还有个典故,那是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只带了3万人马与刘备合兵时,刘备说了一句“恨少”。
看完了中国男篮与希腊的比赛后,“恨少”这个词在我脑海从模糊变的清晰到最后的坚定。其实在前两节的比赛中,虽然中国落后6分,但是也曾经有过8:0的完美领先,但是面对上半场希腊队为姚明安排的双人包夹防守而引发遍地开花、人人皆兵的局面,我依然感觉一种模糊危机的存在。之所以是模糊的危机,就是因为这种感觉的可有可无性,与不真实不确定性,也许是一种多余的担忧,也许是一种未雨绸缪。而这种担忧与危机产生的原因就是,很难信任乃至相信中国可以靠姚明之外的任何一个队员完胜希腊队。
事实上,这个担忧在第三节开始全面爆发,单节6:26的比分让中国队就此断缘八强,第四节已经基本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垃圾时间。也就是这个第三节让那种可有可无的担忧与危机变的清晰起来,全场比赛姚明仅仅只有5次出手机会。当姚核心到了彻底连球都碰不到的地步,那易建联与双王们谁可以背负起中国队?是一个人?还是其他4个人?答案显然易见,无论是他们中任何一个人还有他们作为小整体的4个人,没有谁可以承担起姚明所承担的重量。
这就是中国队的恨少。看着姚明苦苦无援的挥舞着双手,看着孙悦、陈江华们一次次的失误,没有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接过皮球送进对方的篮框。希腊队给所有中国队的对手们上了一课,就象这样把姚明盯住盯死,把他全场比赛得分控制在10分以内,中国队就和没有牙的老虎一样,不,是兔子,没有了姚明,中国队就是一只彻头彻尾任人宰割的兔子,至于是红烧还是凉拌就取决于对手的心情了。不光在世界是这样,在亚洲也将是这样。
这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失败,让中国男篮彻底中世界八强的梦中醒来,给所有曾经试图淡化或者轻化姚明作用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没了姚明,中国队别说什么世界前八,也就亚洲前八吧!希望我们可以从这次失败中明白一些东西,希望我们可以从这次失败中收获易建联、王仕鹏们的成长,希望我们可以从这次失败中收获塑造更多核心的愿景与决心。
希望不要在下次失败后,我们再次因为孤独无援的姚核心而——恨少。
前一篇:睡眠严重不足
后一篇:山东队,6年无法超越的6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