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老愤青的决战

(2006-06-25 16:40:24)
分类: 烟云体坛

新老愤青的决战

 

 

我对阿根廷的喜爱都来自于他们与生俱来的那份可以让人大喜大悲的激情,他们可以用一种华丽的近似于完美的方式胜利,也可以用一种落寞的让人揪心的方式失败,足球虽然现在越来越趋于程序化、套路化,但我认为感性应是足球永远不变的主题。如今在众多豪门纷纷向理性转型之时阿根廷人依然保持着那份升华了的愤青气质,这一直让我感动不已,而昨晚他们与墨西哥人的对决,虽然让喜爱阿根廷的我揪心不已,但一觉醒来细细回味发现还真有那么点意犹未尽。

  

进入了16强的墨西哥才是真正的墨西哥,我以为少了坎波斯的墨西哥会缺少一份浪漫的色彩,但今晚的墨西哥愤青的如同我们记忆里的阿根廷。这是一种速度、技巧与激情的结合,当人们在高唱里克尔梅那慢之美的时候,当人们把里克尔梅之慢看做是一种完美的平衡之时,墨西哥人如同顶着爆炸头、纹着刺青、穿着鼻环的街头愤青一样的上来就把里克尔梅的慢变得丑陋无比。在阿根廷队中里克尔梅的慢是与索林的勇相辅相成的,当索林被卡斯特罗与门德斯压制在后场冲不起来、突不上去之时,里克尔梅的慢就变成了一种累赘,让整个阿根廷队的进攻节奏都处于一种慢热状态之中,当然也可以称之为“稳重”。这与墨西哥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阿根廷队中场抢断一直处于下风之时,里克尔梅的慢除了那一两脚精彩传球之外更多效果只在于对比赛节奏的控制。本来佩克尔曼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他本期望马斯切拉诺与坎比亚索可以对里克尔梅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吸引对方的兵力让里克尔梅可以更多、更舒服得拿球,可惜他偏偏遇上了拉沃尔佩这个巫师,在他眼里马斯切拉诺与坎比亚索只是两个小混混而已,相信他赛前下达的指令就是无论遇到谁、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坚决卡死里克尔梅,事实上这个战术让也阿根廷队险些就凄美的倒下,如果不是博尔格蒂那个失误,如果不是裁判对海因策手下留情,也许今晚我真的会为阿根廷哭泣了。

 

在被墨西哥这群青春逼人的愤青们压制了75分钟,艾马尔与特维斯的上场是佩克尔曼一个可以用“英明”来形容的决定,艾马尔才是一个真正可以支援里克尔梅的天才,在与欧洲球队的对抗中他也许毫无优势但面对墨西哥这种一个路子出来的老朋友,艾马尔的作用自然远超过马斯切拉诺与坎比亚索这两个工兵,正是他上场后灵气十足的传球与跑位再加上里克尔梅位置上的回撤让已经很疲惫的墨西哥人渐渐松开了那只卡着里克尔梅的手,而特维斯超强的控球能力与冲击力一时间让似乎已经习惯了阿根廷人之慢的墨西哥队相当不适应,这时的比赛天平已经开始向阿根廷队倾斜了,佩克尔曼用第三个换人名额打出了最后一张牌——梅西,也将阿根廷队逐渐占据的优势转变为了胜势,若不是助理裁判那个似乎处心积虑的误判,阿根廷队90分钟之内就可以拿下比赛,而我也可以按时上床睡觉了。

 

这是一场充满了战术变化、克制与反克制的胜利,新一代的愤青墨西哥队与老一辈愤青阿根廷队的碰撞,是战术、技术、力量、速度、意志上的比赛,让我想起了杰克·伦敦的《最后一块牛排》只是结局截然相反而已。当马克西以科尔的方式终结本场比赛之时,我除了欢呼之外更长吁一口气感叹道——终于结束了!感觉像看了一部悬疑、恐怖、动作相结合的欧美大片,除了兴奋之余就剩下疲惫了。

  

感慨之余一想到 630日阿根廷队要面对从小组赛就开始准备此战的德国人,我的心情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似乎兴奋、似乎紧张甚至是害怕。但不管怎样我都应该衷心的感谢阿根廷对墨西哥对的完美表演,感谢阿根廷人激情的继续,感谢墨西哥人英雄的离去。(烟花散后/文)

?/P>

新老愤青的决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