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库宁作品赏析
(2008-05-01 22:30:10)
最近又偶读德库宁的画册,每次它都能带给我激动与一些感受。
德库宁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他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德?库宁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12岁进入鹿特丹艺术与工艺学校就读,22岁移居纽约。最初靠漆房子和商业设计为生,直到1936年才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德库宁一生总是以女人和风景为作画的题材,他从早期的写实绘画到后来反复不停地更改形体轮廓和造型,再由于他的构图的含糊不定,这一系列的演练和转变成为他的抽象风格基本特征。德?库宁认为:“绘画在今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风景是人与事物的本质。”他试图从真实生活的环境中,复杂的矛盾中,寻找互相撞击而产生的介于新、旧之间的第三形式。德库宁对抽象艺术的探索应该是始于40年代以前,至4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1948年他举办了首次个展,随后声名鹊起,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画家。
在许多人看来,德库宁的艺术作品无非是涂鸦之作,认为他的作品都是乱来的,如果是这样认为的人,我觉得他(她)对艺术根本谈不上了解与理解。我第一次接触德库宁的作品是在他的一本画册里了解到的,当时我一看他的作品图片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可以说当时真的有点傻了。我感觉他的作品就是透出来的粗旷与大气,感情的奔放与狂野也在作品中流露出来。其实在当时我似乎也被震傻了,也突然醒悟过来,原来画画也可以这样去画的。现在看来德?库宁其实也是个挺有想法与智慧的一个人,他表现的主题与想法包括形式不仅仅是在当时我认为到现在都是令人很鲜明,我也很直接了然的懂得他的最初的想法与意图。比如德库宁的《玛丽莲?梦露》那幅作品,他所描绘的形象与之当时所构思的想法就是让人一目了然。性感的嘴唇、妩媚的眼睛、美丽金黄的头发、还有那个丰满的胸部都是形象很突出。还有画女人的时候,所描绘的手法都是很粗旷的去表现,他其实也是为了表现泼妇或者农村粗野的农妇,等等这些形象与手法都是很突出的。当然德?库宁的大部分作品里采用的都是表现主义的手法,所以说他是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从德?库宁的画册里可以看出他的个人情感很丰富,也很富有激情的一个画家。他的每幅画也都倾注了他所有的感情与生命,所以画里边的那种艺术的生命力也尤显突出。也之所以容易跟人产生共鸣。在这方面的情感,我个人认为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如果他对自己的画没感情,没有投入些想法,你说能创造些什么作品出来?一张画,如果他(她)自己都不能感动,何为感动别人呢?还有德库宁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和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能融合为一体,去表现,去创造,我觉得这方面很让那些从事绘画艺术的工作者值得深思。很多人自以为自己的技术很高超的同时也认为自己的艺术作品也很高超,或者认为自己的想法不错的同时也认为自己的艺术作品很不错,是这样认为的就是艺术上有很大的缺欠,都是不能成为出色的艺术家。有高超的技术如果没有很好的思想与品位以及文化的底蕴或者一些艺术上的创新精神,是永远不能成为出色的艺术家的,还有是有很多想法也有创新,但没有一些技术上的东西,不能很好的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所谓的涂鸦之作,或者是一堆烂泥巴,如果是这样那也是不可取的。德?库宁的艺术作品也刚好突破了这方面的东西,所以给人感觉意义深远。还有也不能太局限于某一方面,某一题材或某一画风,否则艺术很容易走进死胡同。永远都要有不重复、突破与创新,这样的艺术才会焕发持久的生命力。同样德?库宁所描绘的作品也是题材广泛,而且画风也多变。40年代末,他用锌白和黑瓷漆创作出一组抽象黑白画,引起广泛的好评。50年代早期,他完成了著名的妇女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以纵横交错的笔触表现了扭曲的人物形象,乖张暴烈,但充满激情。奔放、狂野的笔触,让画面上充满着张力。这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体现。50年代后期,他回到对抽象构图的探索,以响亮的色彩和迅疾的笔触展示直抒胸襟的情绪表现。几年后,妇女题材重新吸引了他,不过这次他赋予她们的是优雅宁静的情调。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粗野夸张的手法。也渐渐的越来越简练,特别是到70年代后期作品几乎是线条与色块的关系。还有在这之后的后期作品虽然看起来很凝练但跟50年代的作品比较起来,在力量和激情方面均显得逊色。也可以这么说,50年代在这之间的作品更多的给人的是些量感和油画艺术语言会多些。而在这之后的会偏向于装饰绘画这一方面,少了些分量与厚重。这大致就是他的所走的艺术之路的过程。其实不管德库宁是早期、中期还是后期他的绘画作品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色感好,色彩都用的很漂亮。这也是他的优点。
在众多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中,德?库宁的画风显然与众不同。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他并不像其他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那样彻底地丢弃形象,而是在他的作品里有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画面图形的具象性。提炼客观事物的基本元素来重组与构合。用意象来替代一些现实的想法与事实!所以德库宁的艺术诞生是艺术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碑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