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析——读《孔乙己》有感
(2020-03-02 09:35:5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生习作 |
笑
九五班
沧海桑田,时光荏苒,历史的洪流犹如涛涛江河裹挟着近百年的英雄美人,风云人物奔入无垠大海,拍打着华夏河岸,一如哀叹,又似歌唱。
只有笔下的世界是永远不老的,永驻的,甚至活灵活现的。听,一声声满堂的刻薄而又让人哭笑不得的嬉闹将历史的卷宗翻向了那一个冷漠的时代。
这是孔乙己,破旧的长衫,遍体的伤痕。这样的人似乎放在哪儿,都是众人的笑柄。显然这样的笑柄对众人都十分有吸引力,只要他来了,就必定满堂的哄笑,小伙计对他印象深刻,只要他来了,这个小毛头就可以跟着笑几声。是的,没错,一个十一二岁的小人儿,需望着孔乙己来了,才能跟着笑。笑,多么简单的事,不过是嘴角一勾,腹腔一震罢了。可在小伙计心里,便是百年不遇,需赖着孔乙己来了,才能做的事。这一笑,来之不易又何其卑微。
算是如了小伙计的愿,孔乙己一进门,哄笑就如汹涌的洪水要将房顶掀垮,将孔乙己吞没。他偷书被打断腿的事,他一生未中举的事,似乎已经成了他人的深刻记忆,刻在了他人的骨髓中,围绕着这两件事嘲讽他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他们羞辱着,嚎叫着,一刻不停的撕揭着孔乙己的伤疤。刻薄得如尖刀一般的话语不断挤进孔乙己的耳朵,充盈着他的灵魂,与这种折磨相比,身上的淤青红紫,甚至断掉腿的伤也压根不算什么了。他们使出全部力气,羞辱着孔乙己。却未成想过自己也稀少得近乎可笑的铜板,近乎卑微的地位,和迂腐的制度。这一笑,用尽全力又何其滑稽。
当!当!两声一过孔乙己的茴香豆已经上来。他将这些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嘴边又挂着什么之乎者也,多乎哉,不多也云云。孩子们一人拿着一颗茴香豆,在笑声中哄散了。孩子们肯定不会想到,这个怪老头嘴边如本能一般蹦出的之乎者也,包含了多少年少时的梦想,家人们的希望,浓缩了多少封建科举制拷问下不为人知的悲剧。这一笑,天真烂漫又何其讽刺。
全文中随意孔乙己为标题,却不仅仅局限于孔乙己,小伙计,孩子们,掌柜,客人们……在这一个小小的鲁镇酒店里,浓缩了整个社会的面貌。孔乙己不仅是孔乙己,他是所有在封建科举制毒害下误了一世的读书人,而小伙计是在这个沉重社会压迫下逐渐扭曲灵魂人,掌柜则是那些无比吝啬的商人代表,南来北往的客人则是那个时代的普罗大众,……他们都因机缘在这个酒店中相会,都因孔乙己而哄堂大笑。而这各色的笑却五味杂陈。
小伙计的笑在他的短暂释放,而这样的释放又有什么意义呢?自己的心灵并未因这一笑解冻,或许小伙计压根就不会笑了,或者最多再过个几年就不会笑了,他每天面对着刻薄暴躁的掌柜,粗俗暴戾的客人,小小年纪就已尝尽人间百态,笑,对于他来说如此艰难。
客人们也笑在他们的释放,愚昧社会下的压迫,早已将他们的灵魂压榨殆尽,生活中的不如意化作满腔的恶意,逮着一个口子就如同洪水猛兽般汹涌迸发,孔乙己就是那个口子。
文中多次写笑,这些笑真的是笑吗?笑不是嘴角一勾,腹腔一震,更不是凌驾于他人的痛苦之上,而是发自灵魂的欣悦,抚慰。如春风十里,拂过千万杨柳枝,万千娇艳花。
这样的社会铸造了孔乙己,小伙计,掌柜,客人们。同样也滋生出了这般的笑,剜人心,饮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