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庾澄庆点石成金, 让‘次'变‘优’

标签:
海外生活杂谈中国好声音庾澄庆 |
分类: 东成西就:外国月亮不圆 |
如果把盲选出来的几十个学员分成三等:优质品、正品、次品,哈林手头的学员大多绝对是‘次品’。优、正品不都去了刘欢、那英队伍了吗?但是他已以他对音乐的热诚,以一片赤诚之心对待他们,几周下来他的学员们变得闪闪发光,成为《中国好声音》上最耀眼的几颗星星之一。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中国好声音》中四位导师全部转身学员有12位,他们分别是
刘欢组:吉克隽逸、郑虹、王乃恩、佳宁组合、刘悦、袁娅维 (6位)
那英组:黄勇、张玮、张玉霞、多亮 (4位)
杨坤组:丁丁、关喆 (2位)
哈林组:王韵壹,金池 (2位)
由此看来刘欢、那英组的强大是其他两位导师无法比拟的,连杨坤组都比他的强。当初看‘盲选’时,就替哈林捏把汗,他这个‘过江龙’难不成了‘过江虫’?事实是明摆在那的,声音外形条件优秀的选手都择刘、那,到哈林手里的学员可以说是没有人抢的‘箩底橙’。
哈林手里的几乎是次品 --- 歌喉一般,长相一般,有人甚至长得怪鸡样,请原谅我如此之说。但一路下来,他,哈林用他对音乐的一片赤诚之心,倾力指导,竟然让弱势大扭转。他点石成金,让‘次品’变成闪闪发光的‘优质品’。
没有人能否认金池、王韵壹、吴莫愁的唱腔、歌艺、舞台表现力。他手下的入16强的4名学员进步之大有目共睹,学员们每次出场都让人惊艳,让人期待。他跟4名女生一起有点象查理天使。
刘欢老师的江湖地位不可动摇,他的学员队里卧虎藏龙,每个都身怀好歌技,他们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但可惜没有出现特别惊喜,每次都是按步骤班,这可能跟刘老师学院派身份有关。他应该是代表所谓主流、未来。他的学员里我个人比较喜欢Tia,太出彩虽小众。至于吉克,她声音好外貌具佳,唱英文快歌不错,但中文歌一般。她
这么年轻,还会有发展空间。个人觉得她唱的最好的是开场盲选时的那首,后来4进1的几首阳光有余、自信不足。那首Halo,朗诵歌词多过似唱歌,可能是不熟之故。
回来说说哈林组的几位,要是她们选了刘、那组,猜想或许早在14进7或7进4时就被P掉了。哪里还有机会给她们上台表现。庾澄庆组的歌曲人员编排、学员的唱腔和舞台表现总是给人以惊艳、意外之惊喜。同样的舞台,他的学员却有全方位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至于你喜欢不喜欢,那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总之金池、王韵懿、吴莫愁表现力都惊人,都让人记住了!
说句玩笑话,刘欢的学员都在往‘小刘欢’的路子走;那英的有些偏向‘小汪锋’;杨坤的有些五花八门,还没有看出东西南北来;而哈林的,走势明朗,你还真要佩服他,硬是把4个学员最强的一面表现出来,各有特色,发挥到极致。吴莫愁妖冶多变,金池深情狂野,韵懿细腻不同意的可以反驳。
感觉刘欢有点排斥吴莫愁(吴莫愁的几次表演,刘老师都是一脸的怀疑状),说对她所唱之歌不明白和不理解。作为一个艺术家,是否该有一颗包容的赤子之心,和一个广阔的、容纳百川的胸襟,你个人可以不喜欢一种类型歌手或歌曲,但不能排斥尝试和创新。对一个敢于创新、对不同类型歌曲有驾驭能力的新人、舞台又极具风格的新人,要多点鼓励是不是?就像刘老师让媒体及观众支持Tia,让小众音乐在中国发扬光大、鼓励被媒体不待见的徐海星一样。如果说吉克隽逸代表主流口味、Tia代表小众追求,那吴莫愁是否应该归类为敢于创新的乐坛奇葩?难道也不该支持?
很喜欢吴莫愁,看她表演让我想起梅艳芳。试想如果邹宏宇、郑红、李代沫等这些选手进了庾澄庆组,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和表现?是否也会变成异军突起之闪烁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