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15年暑假桂林行大瑶寨 |
分类: 天天日常生活照 |
从梯田最高处坐缆车下山后,我们打算去旁边的大瑶寨,尝尝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常饭,体验一下瑶族普通人家的生活。
走进大瑶寨,随处可见的是木楼,当地会让青年的女子先去景区招揽客人来家里吃饭,在家里做饭的到是男人,我们去的这家一层可以用餐吃饭,二三层可以住宿,房间很干净,类似民宿,房屋都是木制竹制的结构,坐在一层感觉南北通透,阵阵山风吹来,特别舒服凉快。点了当地著名的竹筒饭、竹筒鸡、炒干笋、清炒南瓜苗、炒野菜、汤和杨梅酒,之后能听见厨房里不停的炒菜声音,等了许久却不见一个菜端上来,原来当地有习俗,把所有的菜都炒完了要一起端上桌,菜都摆好后,炒菜的男主人会来询问客人对菜的评价。桂林的水稻是两季水稻,龙脊则是一季水稻,当地的大米特别好,只可惜我光顾着吃竹筒饭了,肖肖妈吃了白米饭,说是没吃过这么好的米,米饭特别香。几个菜中最受欢迎的是清炒的两个素菜,从未有过的清香,不像在家里吃的清菜老觉得有土腥味。
我们用餐的过程中,家中的老奶奶和两个五六岁的女孩在旁边的桌子吃饭,吃过饭后两个孩子就跑到门口,摆个小椅子卖小玩意,期间看到有当晚在山上住宿的游客路过,沉重的行李却是由年龄大的妇女用竹篓背着上山,听司机说山里穷苦,男人们和年轻的女人多数到桂林、广东等地打工了,不少红瑶女孩嫁到桂林、广州甚至北京,留在山里做脚夫的多数是年老的阿婆,看着心里挺不舒服的。享受美餐稍作休息后,我们一行人下山准备乘车离开,沿路有好多在家门口卖手工的布艺和民族饰品,一样的东西,价格比景区便宜不少。
下车的路上,司机依然很小心的驾驶,怕什么来什么,我们前面的一辆小车与对面驶来的景区接送游客的中巴发生事故,庆幸的是人没有事,我们的车没事,等待事故处理大概耽误了半个多小时,原本我们计划如果回市区时间早,想让司机带我们去刘三姐大观园,那里晚上有表演和篝火晚会,不管怎么样,我们算是平安下山回到了市区酒店。
大瑶寨
古朴的木楼
寨子里的小学校
河边溪水
当地用餐人家的三层木楼
烤制竹筒饭
瑶寨阿婆(瑶家女的盘发也非常有讲究,乌龙蟠发型的是已婚已育者;螺丝蟠发型的是已婚未育者;用黑色手织布包起长发的是尚未婚配的姑娘,她们的长发必须在进入洞房的当天,由新郎亲自打开。)
天天在帮我们盛汤,炒完菜的男主人在不远处吉他轻声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