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又又 |


杨振斌是上海市收藏协会玉器沙龙负责人之一,人称"玉痴",今年已过花甲.他之所以对中国古典玉雕情有独钟,30年收藏锲而不舍,究其原因还在于他的家传.40年前,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十几件文房玉雕时,被一件清中期的"白玉松鹤笔筒"上精湛的雕工所迷恋,萌发了把文房玉雕配齐的想法.从此,他一方面攻读父亲留下的数百册相关书籍,另一方面常利用工作之便,在全国古玩市场寻觅.经过几十年不辞辛劳的奔波,如今,他的古玉器收藏已颇具规模,种类也越来越齐,其中被专家学者看好的就有数十件,比如清中期的"蝙蝠如意纹白玉九龙壁","龙凤玉瓶"等.
收藏古玉,在常人眼里谈何容易.但在老杨几十年收藏生涯中发生的几件趣事,却证实了他与古玉璧收藏的缘分,就说"蝙蝠如意纹九龙璧"吧,当初他是听一位藏友告知,说是某地有户人家,因房屋改建,在拆房时发现墙中藏有一块硕大无比的九龙璧.那时他也感到奇怪,待赶去看了,才知此事果真如此.只见该九龙璧被嵌在月形底座里,璧正面以高浮雕雕成九条团龙,张牙舞爪的,雕工极其精致逼真;璧中间是一钱币式标志方孔,璧后为阳雕"清心可也"四字楷体;璧四边错铜,蝙蝠如意回纹,清晰典雅.整件九龙璧连月形底座总高193厘米,重量约1000公斤.如此庞然大物竞遭如此磨难,确是奇事一桩.后经专家鉴定,认为这是阳起石类型的白玉,也有人认为是透闪石类的玉石.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玉,能得到它,总是有缘.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即便是玉器市场的行家里手,也有"走眼"的时候,何况是古玉?老杨的书桌上有件"骆驼玉雕笔搁",初看时,无论是皮子沁色,还是玉质雕工,都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清代之玉.但就是这件笔搁,却是老杨古玉收藏的极好教材.几年前,他在外地一古玩市场见到这件笔搁时,还真被它的表相所迷惑.此笔搁不大,土黄的沁色自然,皮色亦呈土黄,就如沙漠中的骆驼蹲在地上休息,给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看着喜欢,就买了下来,岂料回家与其他古玉仔细一比,才知自己上了当,这些皮色沁色全是高科技的杰作.为此,他十分感慨现代科学技术的无所不能,也为自己有这样几次的吃药经历(古玩行话,意为上当)而感欣慰.用他的话说,这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如今,杨振斌已拥有上自战国时期,下至明清各朝各代的古玉器近千件,分20多个门类,30%都是不同玉质的文房玉雕,如笔筒,笔洗,笔搁,砚台,印盒,香熏等.其次还有近百把玲珑精巧,薄可见光的玉壶.如汉代提梁龙壶,双兽白玉壶,明清时的荷莲壶,南瓜壶,芭蕉壶,佛手壶等.所有的收藏组成了一部蔚为壮观的玉的史册,而杨振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少古玉爱好者纷至沓来,以探他古玉收藏之究竟,更有不少地区的博物馆来函电邀他办展会.对此,他说:"中国的玉器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玩味无穷,学无止境.我之所以举办这些展览,其目的是让人们在领略我国传统玉器文化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顾惠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