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凤元演唱的单弦《秋景》(黄鹂调)(音频)

(2013-07-18 09:50:24)
标签:

鼓曲

单弦

娱乐

分类: 曲艺鼓曲场

 

 

单 弦·秋 景(黄鹂调)(谭凤元演唱录音)

 

    谭凤元七岁起随父练习弹唱,学过岔曲单弦牌子曲、京韵大鼓、联珠快书、硬书等,十六岁走票,边唱边学。二十二岁时,拜在八角鼓艺人程久斋门下,演唱岔曲单弦牌子曲和京韵大鼓。三十一岁时自立“凤云堂”堂号,承应喜庆堂会。三十二岁时拜刘宝全为师,学唱石韵并深造京韵大鼓,曾灌有《闹江州》等唱片。以后,主要演唱单弦牌子曲,饮誉京津一带。

    谭凤元的演唱,力度强,韵味厚,尤其是唱难度较高的【石韵】、【硬书】、【黄鹂调】等曲牌独具精到之处,世称其艺术“三绝”。由于他的单弦牌子曲演唱自成风格,被世人称为“谭派”。

    1949年后,谭凤元积极参加了曲艺改革工作。1952年他参加北京市曲艺一团,任副团长。他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会唱的单弦牌子曲段子很多,创作了一些新段新腔。为了培养新一代单弦牌子曲演员。他亲自编写教材,授课和辅导,并向学员推广新曲目。在他主持的曲艺训练班中,培养出张蕴华等一些新秀。1965年,谭凤元将他的艺术经验,总结写成《单弦表演艺术》一文,由金受申记录整理,1982年被收入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单弦艺术经验谈》一书。

    谭凤元的弟子有石连城张玉林刘宝光、关玉璞、赵玉明、白坦、朱宝明、赵玉琮、祁永才等。

 


关于“枣核儿”

 

    枣核儿是岔曲在曲调上突破原有曲体,吸收别的曲牌,在音乐上丰富自身的开始。也是岔曲向单弦演变的第一步。

    枣核儿的曲体结构,是将岔曲的六个乐句分为前三句、后三句两个部分,前者为【曲头】,后者叫【曲尾】,这一名称到单弦形成仍沿用。由于在【曲头】、【曲尾】中间加进了一个曲牌,在音乐上就构成了一个“小三段”体。三段的中曲段落较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枣核儿形状,因此得名。

    枣核儿是岔曲在音乐上丰富革新的第一步,它明显地带有岔曲和曲牌初步结合的痕迹,例如:单弦《秋景》。

 

关于《秋景》和【黄鹂调】

 

    《秋景》是单弦牌子曲中典型的“枣核儿”形结构。嵌在【曲头】、【曲尾】当中的【黄鹂调】,唱词源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距今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它的旋律音调通常被用来表现离愁别恨。【黄鹂调】充满古典的审美趣味,反映着我们民族悠远的文化情怀。虽然与《秋景》的传统唱词没有内在联系,但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欣赏。

    【黄鹂调】的演唱,名家众多,唱法各有特点。就其“调性”,一般的唱法全曲一个调号,但也有将【黄鹂调】作变调处理,更显其古雅委婉,耐人寻味。至于记谱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如:有的曲谱,【曲头】、【黄鹂调】、【曲尾】调号统一标为1=E(本博上传的一篇即是);也有的则是【曲头】、【曲尾】与【黄鹂调】,前1=后5。这里面,有的是记谱方式的不同,有的是三弦把位的选用不同。真正变调的,是将【黄鹂调】比之【曲头】、【曲尾】调号升高一个小三度张蕴华演唱的《秋景》)。我们不妨关注欣赏。

    另外,在岔曲的系列中,有所谓“四季黄鹂调”,就是在小岔曲春、夏、秋、冬的曲头曲尾之间,各加一个牌子【黄鹂调】。如《春景(黄鹂调)》,与《秋景》相比,形式相同,唱词各异。

    相关链接:关于“岔曲”  关于“腰截儿”与“单弦牌子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