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戏歌六首演奏(演唱)提示
(原作篇章节录)
京胡的音乐语言丰富多彩,板式繁多。它不仅是中国戏曲音乐最辉煌的代表,也是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源泉。近年来,作曲家吴华将一部分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配上各种戏曲音乐风格的旋律,形成一种介乎于戏曲唱段和歌曲这两者之间的“戏歌”,向社会推出后,受到各方面的鼓励和认可。1996年在上海举办的“上海第三届中国戏歌大赛”中,有三首戏歌同时获金、银、铜奖。1997年春节,北京电视台以吴华的戏歌作品为主,推出了一台题名为《古韵新生》的春节晚会,播出后得到各方面的好评。为此,我们向喜爱京胡的朋友们介绍几首京味戏歌,并附上京胡伴奏谱和简短的乐曲说明,旨在提高朋友们练习京胡的兴趣和增加一定的艺术修养。
真情在人间
《真情在人间》是作者为电视剧《玉堂春》谱写的主题歌。全歌由ABC三段式构成:A段是传统风格的西皮流水,平铺直叙,节奏适中、朴实无华的叙述了全歌的要旨:B段旋律开始变化,风格似戏非戏,在松紧张弛之间有一些诙谐俏皮的情绪:C段第一句是西皮摇板风格,节奏紧拉慢唱、情绪激昂强烈、尾腔略带苍凉之感。从“善恶轮回”处,板式又转回流水性质,最后一句形成全曲的高潮。此歌旋律性强,简单易唱,在通俗的形式中具有一定的人生内涵。
江南好
《江南好》是作者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词而谱曲。
戏歌选用宽阔、深沉的“二黄原板”作为音乐素材,并未采用传统二黄板式的戏词安排格式,而是吸收歌曲创作中词曲的节奏布局。它热情、稳健地赞颂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留连及记忆之情,是一幅描绘江南水乡的水墨淡彩画。歌中音乐随着“赞”和“忆”的思绪自然而流畅地一气呵成,结尾落在“2”音上,给人以味无尽、山水悠长的感觉。
人约黄昏后
《人约黄昏后》是宋代女词人朱淑贞的一首清新、精巧的词令。它表达了一位少女回忆在“去年元夜时”与情人初次相会时的喜悦心情和“今年元夜时……不见去年人”的怅惘之感。
歌曲是西皮风格,根据歌曲的节奏,我们姑且称为“三眼”,曲中看似平淡无奇的主题动机一经发展,立即将全歌曲调带动起来了,它不仅包孕着少女的无限柔情,并且吟诉了她许多怅然无奈。演奏词曲时要把握住节奏和情绪,作到哀而不伤、美而不媚、健康隽永的人生感受。
客中行
《客中行》是根据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一首著名七言绝句而谱写的。它以四平调为素材, 以沉稳、平和的音调,亲切感人的口吻,道出了诗人与主人留连畅饮以抒其旅怀,酒后“不知何处是他乡”的醉意和对主人的感激之情。
蝶恋花
《蝶恋花》是作者根据宋代词人苏轼所写的一首声情并茂、兴味悠长的小词谱写的。
开始引子是晚春的描写,一位过路客(大约是个男青年)来到了“绿水”环绕的某个“人家”,猛听得墙内传出少女荡秋千的笑声,正在侧耳细听、心怀惴惴之时,墙内姑娘的笑声渐渐悄然而逝,使墙外这位“多情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之情。全曲层层铺开,曲中有景、景中生情,活灵活现的展示了一幅春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生活场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轼的著名词作,千百年来广泛为人们传诵。自古以来就有“铜琵琶、铁绰板、关西大汉歌《大江东去》”的说法。这次谱曲,作者采用西皮成套唱腔,以高亢、豪迈的气势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
音乐一开始呈一派萧杀之气,由琵琶扫弦引出京胡的西皮导板过门,昂扬、豪爽的导板之后,音乐进入了西皮原板,经过一番怀古追求,音乐转入慢板,表达了一定的浪漫、幻想气质。当转入二六板时,节奏不断加快,情绪不断高涨,最后推出“一樽还酹江月”的音乐高潮。
京胡在演奏时应注意全诗的情绪布局:上片是壮阔的赤壁景观,激越刚强、豪放悲壮。下片开始时是畅想般地歌唱,接下来在铿锵顿挫的旋律中具有“人生如梦”的感慨。要注意在豪迈奔放的情绪中带有一定书卷气质。
戏歌六首曲谱链接:
京歌·真情在人间 白居易词·江南好 朱淑贞词·人约黄昏后
李白诗·客中行 苏轼词·蝶恋花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