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出乎意料的童话——浅评苏笑嫣长篇童话《紫贝天葵》

标签:
转载 |
分类: 欲坠红果果(评论) |
出乎意料的童话——浅评苏笑嫣长篇童话《紫贝天葵》
文 / 常彬
“有动物哦。”这是苏笑嫣在这本十万字的书上市前对我说的话,大家都知道我的动物情结。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待程度从一开始就比较高。现在这本书终于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我也读完了这本书。这真是一本出乎意料的童话书啊!我先来说说我读这本书前看了故事介绍以后,原先对这本书内容的预想吧:
一个叫紫贝天葵的女孩,得到了泉旖之珠后,开始了她拯救泉旖仙子的冒险旅程,一路上,她遇上了小猫、小狗、小猴、小熊、小狐狸、小刺猬、小鸟儿等动物,有的是被她搭救的、有的是听说她的目的便跟随她的、有的是救了她的,这些动物各有所长,就像《魔戒》里面的那些各具典型性格的角色一样。紫贝天葵和动物们认识的过程就像《绿野仙踪》的女主角和稻草人、锡樵夫、狮子、奥兹术士等伙伴们认识的过程一样。紫贝天葵和动物们路过了童话森林也经过了黑暗森林,游历了仙子遍布的小岛也遭遇了鬼哭狼嚎的黑夜墓地,遇到过野人、巫婆、树精、花妖、一声声“还我头来”的战士游魂、僵尸、会走动的墓碑等坏蛋的阻击,但是最终她凭借勇气和智慧,以及动物朋友们的支撑,闯过一道又一道关,见到了被总BOSS挟持的泉旖仙子。最后在泉旖仙子的暗中启发下打败了总BOSS,泉旖仙子又一声声“把绳子解开吧”,紫贝天葵解开了捆绑泉旖仙子的绳子。于是泉旖仙子让自己的儿子和紫贝天葵认识了,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结束了。
怎么样?上面这段写的是我对这本书内容原先的预想。现在读完了,怎么样?可以说这趟神秘之旅十分出乎意料了吧?因为这本书的内容除了第一章搭救婉婷公主和我的预想还有那么一点儿交集以外,其余的章节和我原先的预想简直可谓是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不过呢,这趟出乎意料的神秘之旅不仅仅是故事情节如上所述的出乎意料,苏笑嫣的写作方式也同样有一些让我觉得出乎意料。正是因为写作方式上的出乎意料,使得我仍然对这本书喜爱有加,还是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的亮点可谓如数家珍啊!不信?信不信由你,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我这篇书评要说的,就是她的写作方式。噢,对了,别吵,姑且听听,再驳不迟。
还是先来向大家介绍全书的结构安排吧。正因为我是如上所述预想的,所以我一直在找一个有大量空闲时间的一天去读,因为我若是看书看进去了会上瘾。比如我最近因为玩三国杀玩上瘾了,所以从书架把《三国演义》原著拿出来重读,好几次一读就是一通宵,因此我便选了一个有大量空闲时间的一天来读《紫贝天葵》,以免因为种种原因让我在读得正来劲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放下,然后脑子里一直在想故事下面会怎么样。但是我读了几章就发现,这本书根本就不用一口气读完,甚至一次读一章都是可以的。全书共十章,围绕着紫贝天葵搭救泉旖仙子这条主干剧情展开,中间也出现了不少支线剧情。这每一章都是一个单独的小故事,但是不能当作纯粹的支线剧情来理解。这种结构安排十分巧妙,我想这本书是要面对很多儿童读者的,所以安排这种可以一次读一章的结构,可以更加符合部分儿童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有许多成人读者,因为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习惯,或者因为找不出那么集中的时间来欣赏文学作品,也不适合一口气读完,那么一次读一章的结构安排也有益于这部分成人读者。但是呢,这本书虽然可以一次只读一章,可是各个章节看似独立却又缺一不可,因为前面这九章,不仅主角接触到的道具,很多是在最终章派上用场的,或者是间接引发出最终章所需要的道具,更是因为前九章,主角经受住的考验,所表现出的关爱、勇敢、智慧、沉着、探索、顽强等品性,也都成为主角最终解开迷阵救出泉旖仙子所必备的品性,更是在为苏笑嫣笔下的这个女孩一点点塑造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格。所以说,这种巧妙的结构安排,不仅使这本书可以拥有更多的读者,更让这本书确保了它的完整和人物人格的完美。
下面再向大家介绍这部作品的童话形象吧,《紫贝天葵》出场的各个童话形象,囊括超人体、拟人体、常人体三种常见的童话形象,比如说拥有超人的神奇能力的几位仙女就属于超人体童话形象,被人格化了的小动物们属于拟人体童话形象,主角自己和他周围的人类属于常人体童话形象。一部文学作品,在挑选角色的时候应适当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爱好,童话也是如此。有的读者超喜欢仙宫仙子那样的超人体童话形象,比如《灰姑娘》中的仙女,要知道好多读者都希望自己的生活里出现一个仙女,让自己坐上南瓜车,当一回“灰姑娘”或者是“灰王子”呢;有的读者喜欢读人类的童话故事,比如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笔下的《豌豆上的公主》;也有像我这样喜欢读被人格化了的小动物们的童话,比如慈琪连载的童话《猫的兽医》。这本《紫贝天葵》,各种类型的童话形象都具备,这不仅能让更多拥有不同审美取向的读者选择这部童话,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让这各种类型的童话形象,发挥他们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他们本身的自然形象的特点,并且将这些优势特征互相融合成一个整体,将各个部分的能量综合。
下面再介绍一下这部《紫贝天葵》的故事逻辑吧。我们知道,虚构作品的逻辑都是建立在假定的基础之上的,作品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作品按照这一假定的逻辑发展下去。这一发展逻辑的趋向,包括作者认为加上去的,也包括因故事发展本身的需要自然而然应运而生的。《紫贝天葵》的故事逻辑,虽然和很多童话一样,有着许多因为故事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故事情节,但是也能看到些许作者加上去的不太符合一般逻辑故事情节。要知道童话也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反映的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生活,因此即使是童话的逻辑,也是要一定程度顺应我们社会生活的一般逻辑的,才符合一个故事的逻辑。《紫贝天葵》里面,最明显的两处我觉得不合逻辑的,就是第三章和第八章,紫贝天葵的父母和老师得知她会魔法,结果这中间没有经历多少解释或者思想上的矛盾冲突,而是直截了当地相信了紫贝天葵说的话。在我看来,这就有些不符合一般的逻辑,按照我所理解的一般的逻辑,长辈知道了这些关于魔法的东西,通常会质疑,即使相信了也会借此机会拿这些去给自己谋求利益、或者对主角多加防范。也就是说,不会这么轻易就相信,更不会不假思索地就来一声“支持”。可是《紫贝天葵》这部作品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样的故事,不能不说让我有一点惊讶,不能不让我觉得这些情节的发展不符合故事本身的逻辑,而是作者苏笑嫣人为加上去的。不过呢,转念一想,也许苏笑嫣人为地把故事加上了这些发展趋向,对《紫贝天葵》这部作品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紫贝天葵》是一部童话,主角是小学生,读者定位应该也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理非常需要得到父母、师长们的理解、关怀和支持,苏笑嫣不就是通过紫贝天葵的经历,帮读者们通过文学作品实现了得到父母、师长们的理解、关怀和支持这些效果了吗?因此说,这些逻辑也许只是不太符合我们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而已,但是符合了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再者,就再后退一步说,这些真的不符合逻辑,那么这对故事本身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也不能算作败笔。我之所以要花一个自然段来解释我对《紫贝天葵》长辈对主角拥有魔法的表现的理解,就是因为我觉得肯定会有读者认为这是败笔,所以我要在这里说明我的看法。即使我认为这不符合逻辑,我也认为苏笑嫣这样写不是败笔。
接着上一段来说,苏笑嫣不仅运用了小孩子可以接受的童话逻辑来运作这个童话故事,而且还在故事中,通过各个主线或者支线剧情,表达了不少美好的愿望,这些愿望在我看来都是符合儿童内心需求的愿望,并且对读者们给予了相应的引导。比如第六章,两个微型小人儿,Lucy和博士,这两个小人儿让我想到了郑渊洁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里面的小人儿。Lucy和博士的出现,帮助紫贝天葵战胜了数学、外语等难关,使其成为受老师表扬、同学羡慕的优等生,并接受了校长的颁奖。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校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吧,正如幼儿园小孩子得到老师的一朵大纸花那样。然而,不去付出艰辛的努力,就直接获得这些荣耀,岂不更是很多孩子们的愿望。正如有些小孩说的那样:“我好羡慕小猫小狗,他们不用上学、不用做作业。”还记得1999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说,他们写的是把大人的记忆移植给自己,这样自己就不用学习、不用做作业了。当时我看到报纸上说的这个题目,我想的就是把世界大牌足球明星的记忆移植给我,然后我当了大球星,多爽啊!当然,这样的文章在我国高考考场作文这个空间秩序的里面是拿不到高分的,虽然体现的是真实的心理活动,但是却也宣扬着和老师对学生的思想要求相互矛盾的“不劳而获”思想,同样,若是我国的写给孩子的正规出版物,宣扬了这样的思想,必定会遭到前辈们的非议。苏笑嫣在《紫贝天葵》则处理得不错。主角获得荣誉以后,怀着“负罪感”,决定学习两个微型小人儿的刻苦的精神,努力学习。没错,这才是引导儿童读者向应该的方向发展,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说教,但是这不是,作者苏笑嫣若是想说教,直接在童话里面写女主角把两个小人儿扔到窗外,然后高傲地说一声“我读过的文学名著的数量你们谁能和我比,我不屑你们这些平庸之辈的帮助”不就是更直接地说教了吗?不,作者没有这样,而是让孩子们看到,人家紫贝天葵拥有那么好的条件,都还在快马加鞭不懈地努力,那么咱们没有微型小人儿的帮助,难道不要更加努力吗?要考虑到《紫贝天葵》会有很多儿童读者,作者苏笑嫣这正是所谓的用文学的方式,巧妙地加以引导,比直接说教更有智慧。也正是这些正面引导,让读者通过故事明白了彩云仙子最后总结的关爱、勇敢、智慧、沉着、探索、顽强等品性的价值。这些也都是符合我们成年人读者的愿望和品性,因为这些愿望的本质都是让生活更加美好、这些品性的本质也都是生活正能量。
下面再说说这部作品的语言吧。这部作品在语言上,有两点处理得不同于我最欣赏的那几位90后作者的作品,但是这两点在《紫贝天葵》这部作品里却是恰到好处的。第一,这本书的语言不华丽,对人物的描写不细腻,比如说主角帮助一对母女的那一段,原文只是说了受帮助者“感动得哭了”,仅仅的五个字而已。没有更做进一步细致的描写,没有哭的动作、没有眼泪的形状、没有哭声的描写,也没有交代当时是不是有一阵风吹过来吹得当事人头发飘逸,更没有交代当事人的眼睛开合的频率等等,而是仅仅那五个字。这也是这本书的一个亮点,这本书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语言朴实无华的文字。要知道,我们在欣赏的是童话,是纸质的童话,不是在欣赏新海诚的动漫。《紫贝天葵》的读者包括很多儿童,儿童需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第二,我和一些朋友都认为,写小说写故事,有一个忌讳就是花太多笔墨来写景,这样对于急于看故事的读者而言,会觉得老是出现他们不感兴趣的文字,读起来甚觉乏味。苏笑嫣的这本《紫贝天葵》,里面写景写夕阳的笔墨可不少呢,这难道不是犯了写故事写小说的忌讳了吗?我看这里不是,原因又要联系到我这篇书评一直强调的文学作品的作者应适当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考虑到他们的阅读需求。儿童文学的读者有很多是孩子,他们需要成年人引导他们对加深对世界的感知,因此出现了比较多的景物描写,对儿童读者而言是一件幸事。这也是我觉得这部作品更加值得推荐的原因之一。
苏笑嫣,这位90后作者和我一样,都是少数民族,她是蒙古族,我是土家族。这五个年头以来,苏笑嫣每年都给我留下过一些印象。2009年,还在北京陶行知中学就读高中的苏笑嫣,有两篇作品刊登在了我和原筱菲、白丁、莫国辉等人共同编辑的华语校园文学联盟会刊,那次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名字;2010年,我们深圳的十佳文学少年,同时是一位我熟悉的学妹齐悦的诗歌作品入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文学殿堂小作家系列》。这套书分为诗歌、散文、童话、小说四卷,分册主编分别是陈曦、张牧笛、慈琪、苏笑嫣四位90后作者。当我拿到这套文集的时候,苏笑嫣这个名字一下子就唤起了我的记忆,特别是这个我当时只接触过一次的姓名出现在了主编这一位置。于是那时候开始,我便注意这位作者;2011年,首位促使我关注90后的原筱菲,出版了《指尖的森林掌心的海》一书,我到深圳书城去找原筱菲的书的时候,发现苏笑嫣的书《蓝色的,是海》也侧立在一旁,和原筱菲的书是同一套的,于是我把苏笑嫣的书也拿了一本,那一套书我还拿了李唐和辜妤洁的,李唐也是在华语校园文学联盟会刊发表过作品的作品,辜妤洁的书则是我随机抽取的,结果也让我“意外抽得幸运签”,这篇书评是给苏笑嫣写的,所以就不赘述辜妤洁的书如何带给我幸运,我在给辜妤洁的书评里已经写过了;2012年,苏笑嫣长篇小说《外省娃娃》出版,不必多说,那个时候苏笑嫣的作品我已经读了几年,我自然也读了那本《外省娃娃》,况且前些年我自己就是个“外省娃娃”,只是和小说里的不同,小说里的主角彼岸葵是一位艺术借读生,而我则是离开家乡深圳去外省高校求学,即使现在毕业了回家了,我也因为家庭原因要时常去内地继续当“外省娃娃”;如今的2013年,和我一起吃薯片的张培亮参与出版了《春风吹过90后散文集》,该书是我们深圳的孙晨帆主编的,我在编者名单看到了“小天使”孟祥宁、潘云贵、谢博宇的名字,当然还有这篇书评的女主角苏笑嫣,这是他们共同参加编写的,接着才过了两个月,我就读到她最新的长篇童话《紫贝天葵》。
除了上面这一段说的这些以外,我在2011年以来,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或者文选合集见到这个名字。平时也有一些作者和我聊到过她,比如我的搭档“小精灵”王佳媚(笔名大妞),我和她列举深圳以外的作者讲到苏笑嫣,她连忙就告诉我她早就听说过苏笑嫣;又比如羽妹,也就是张佳羽,她也和我说过苏笑嫣是一位勤奋的作者,羽妹在写给苏笑嫣的诗《苏笑嫣:一脸的青丝语》里称赞苏笑嫣的作品“读都读不过来”;再比如今年七月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在筹备阶段,顾彼曦等人就问我今年苏笑嫣参加不参加,在我告诉他们苏笑嫣今年不参加以后,他们纷纷表示失望,由此可见苏笑嫣受到的一定范围的认可。五年来苏笑嫣年年都给我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象,期待苏笑嫣在2014年,乃至更长远的岁月,开出更多精彩的小葵。
附苏笑嫣对该书的说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309700102e9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