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英静评论:另一种回归

(2012-10-20 11:37:22)
标签:

《外省娃娃》

评论文章

徐英静

校园

分类: 欲坠红果果(评论)

徐英静评论:另一种回归                                                  《外省娃娃》插图  苏笑嫣 手绘

谢谢英静对《外省娃娃》的细致阅读,更要谢谢英静的精彩评论与解读。因为是同龄人,现在又都在大学读书。所以英静对《外省娃娃》贴切的言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独特的青春岁月,苏笑嫣用她细腻、真切的讲述提供了一份我们这个时代的苦涩而美好的青春记忆。《外省娃娃》见证着一颗美好心灵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们成长中那些共同的部分。”

                                 另一种回归

                                             徐英静

    近来异地高考将要出台新政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异地高考的三个条件被指为拼爹的高考,有人评论说,糖要一块块地给才好吃。那些政策的制定者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返乡高考的事情给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少年的成长造成多大的关乎命运、心理的影响!苏笑嫣的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外省娃娃》就描述、刻画了如此的情形。作为一名流动儿童以及面临高考的艺考生,在高三的一年奔波于北京和辽宁,在追寻梦想的路上颠簸着,在城市的黑暗森林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萤火之光。

    笑嫣的经历是大部分的流动儿童的一个代表,她随着父母进京生活,在北京成长起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活习惯,近乎相同的价值观和成长氛围给以她为代表的这群孩子一个错觉,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属于北京,然而,他们有“借读生”、“流动人口”、“农民工子弟”等外省人的多种标签,种种标签都时刻在提醒着这群孩子:你不属于你现在生长的地方。这样的提醒终于在中考或者高考的前一年变得最为明显,家长就得安排孩子们回老家准备考试了。于是他们就努力回到心灵早已难以抵达的家乡,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寻着自己的方向。

在高三这种举家绕着孩子为中心的关键时刻,这个群体不得不自己一个人踏上回去的路,终点是自己不曾熟悉的老家,彼岸葵在说出来要回家乡的时候“却有一种背井离乡的感觉”。这种漂泊感总是让以她为代表的这群孩子们茫然失措,自己到底属于那里?是成长起来的生冷、嘈杂的钢筋水泥的北京,还是自己早已不再熟悉辽宁?时间短暂,这种疑问来不及找到答案,就得立即融进去——为了再次返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必须在这个阈限期内坚持努力,等待那一次艰难的蜕变。

    书中用故事串起了整个高三的生活,各种关于北京的回忆和现状的交织,友情、爱情、教育叠合而成了整个高三的全部成长历程。友情在还未背离前给自己的强大力量,甚至成了作者在那段黑暗茫然的日子里一丝光亮的出口,而彼岸葵经历的爱情却是因为两个城市的奔波而那么飘忽不定,但还是在那个冰冷陌生的小城市里给了作者些许温暖和归属感。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有大量关于现代教育体制的批判,首先是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的情况,作者回到老家,第一天上学的时候见到的学生的洪流跟北京学生奔波到各个方向上学大为不同,北京学校多,学生被分流到各处,而在那个小城市,仅有几个高中固定了早上的人流的方向,大班式的授课方式削弱了老师和学生的深入交流。老师的口号性洗脑式的教育方法更是让人记忆深刻,这也让我想起了当时我的高考,每天早上晨读的时候还要全班组织起来宣誓,具体内容记不清楚了,总之记得有飞翔啊、理想啊等关键词——固然是高三紧张的情境下的一种情绪发泄的出口,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方向,让人感觉特别的不自由。教师素质的低下以及成绩至上也让人大跌眼镜,甚至连考场的座次都要按照成绩来排列,这的确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向前,但是在考试结果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把学生给定位了,在成长中的学生要经历多么大的压力才能一点点找到自己的出口啊。书中对这些的描写都生动而具有画面感,让我仿佛再一次经历了高中的那段时光,纠结着拼命着找寻自己的出口,唯一而狭窄的出口。

    书中引人注目的还有那呓语一般的插画和安静而真切的小诗。插画几乎只有背影和侧面,画面像是在梦中一样,黑白的夜幕中穿过飘忽着的微弱光线,孤独而不失一丝希望——写到这里,突然想把这书给自己支教过的京郊的流动儿童看,想必她们在书中感受到的东西比我更多。而里面的小诗更是在慢慢地沁入心扉,当你看着如此的文章突然插进来一首干净的诗,感情如此的充沛,让人读着读着,淡淡的忧伤渐渐蔓延开来,那种沉浸在黑暗中寂寞的让人感觉太真切了,使读者完全融进了作者描述的生活——这样读着,就想起高中时班里好友给我抄写的顾城诗歌《回归》的部分章节,后来一直贴在宿舍墙上——

    不要睡去,不要/亲爱的,路还很长/不要靠近森林的诱惑/不要失掉希望//请用凉凉的雪水/把地址写在手上/或是靠着我的肩膀/渡过朦胧的晨光//撩开透明的暴风雨/我们就会到达家乡/一片圆形的绿地/铺在古塔近旁//我将在那儿/守护你疲倦的梦想/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铜鼓和太阳

    这样的回归,只能引起人数众多的借读生们的迷茫与困惑,而扭捏、试探的异地高考办法显然还是不能马上解决这些关乎孩子成长中的事情,将来还有多少人会经历苏笑嫣如此的外省娃娃的经历我们不清楚,但是希望每个如此经历的孩子都能像苏笑嫣一样,在黑暗中寻找到自己的一丝光线,坚持到摸索到那扇独特的门,门的背后,有开启的远方……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独特的青春岁月,苏笑嫣用她细腻、真切的讲述提供了一份我们这个时代的苦涩而美好的青春记忆。《外省娃娃》见证着一颗美好心灵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们成长中那些共同的部分。

 

                                       ——本文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