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同学都不见:不打不相识的同学
(2010-02-26 09:22:18)
标签:
当年同学都不见不打不相识同学黄运丰文化 |
分类: 随笔 |
但同学总是亲切的,现在每每忆起的都是和他们的往事。酸甜苦辣咸,画面再清晰也如烟云过眼,抓不着,留不住,淡然一笑,似乎温暖,又颇感寂寞。
我这个人很少主动联系他人,平时短信也懒得发,给妹妹发短信超过三条,她就会奇怪那天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的。过年时候收到一些老同学和朋友的祝福短信,我却都没回敬。唯一回了一个朋友,后来和他讲这事,他说看来他的面子挺大,我说其实那天我在肯德基吃年夜饭的时候发现你的短信很搞笑,就顺手回复了。
后来和我关系要好的同学,有些是不打不成交的,同学时候总会闹些鸡毛蒜皮的矛盾,各自都会非常较真,互不相让,竟至于会开骂、开打。
初一有那么会儿,我和K同学喜欢比比拳脚,他使用九阴白骨爪,我使用罗汉拳,开始我们都知道对方是和自己关系好才这样在一起玩耍。他的指甲本来就不短,加上日渐生长和他不喜修剪,后来我们打拳我总会被他的指甲抠伤,还流出血来,使我的罗汉拳无法施展。我很不高兴,怀疑他故意抓伤我,就骂他“你纯粹是娘们儿”,惹得他也不高兴,终于彼此不再搭理。
有一天,我见他一人爬在阳台张望,因为刚到夏天,他和大家一样都穿短裤,我便突发奇想一个箭步上去飞快地扒了他的短裤到膝盖那里。他一时没反应过来,转身的时候让我看到了他的小鸡鸡,又过了几秒他才提了裤子追着我满教室跑,一边追一边骂,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因为很多同学都在大笑不止。当然班主任知道了这事,毫不留情地训了我一顿,她教育我说,你扒了他的裤子就没想到他也会扒你的裤子吗?我确实没想到,我说我是系着裤带的。
班主任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K同学道歉,我照做了。道歉的时候,别说全班同学就连我自己也没憋住不笑出声,但K同学原谅了我,我们“又成好朋友了”,这是班主任拉着我和他的手放一起时说的。
初中毕业后我就没K同学的消息了,只是有一次听另一个同学说他后来去江浙哪个地方打工了,我也没再多问,在我们那里很多小学和初中的同学都是这样的“后来”,或者早早地就结婚生子了。高中一年级,我遇到一个K同学的翻版——Y同学,我们同桌,天天晚自习会动手动脚地打打闹闹,被班主任“活捉”后以“打扰其他同学学习”为罪名双双被扇了几耳光,接着就是漫长的“彼此不认识”时期,高二文理分科后就更少交往,路上遇见会微笑而已,毕业了才重修于好,只不过现在已不知他身在何方。
S同学,唯一一个和我初中高中都同学的同学,关系异常要好,也是我昨晚梦见的同学种的一个,现在于深圳一个私立中学教书。刚认识时我还说他长得有点像冯巩,后来越长越像。初一元旦晚会上说了一个顺口溜让同学们都笑翻了,大家就叫他“冯巩二代”了,我因和另一个同学自编自导自演了几个小品被同学们称为“陈佩斯二代”,所以我认为我们有理由“成为好朋友”。但初二的时候,我记不清是因为什么我们也闹了矛盾,竟然发展到相互一本本撕烂对方课本的地步,其他同学都拉扯不住,我们一边撕一边骂一边扔一边哭。当然还是班主任出面制止并让我们相互认错了才罢休,然后单独找我们谈话,她对我说,你个小东西,你爸杀猪(我爸爸那时确是还做着屠户的行当)你撕书,子承父业嘛!(话说这个班主任是对我最认真教育的老师之一,她当初还认为我会是她最有出息的学生之一。)
高中进文科班之后和我同桌的M同学,是我昨晚梦见的另一个,我们俩之间也发生过不愉快。那时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他认为多读些对写作文有帮助,我则仅仅为了读而读或者说是为了积累知识。我们常常交换各自买或借的书读,像海明威、昆德拉、苏童、贾平凹等,还有高尔基,对,高尔基的《母亲》,这本书让我们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冷战”。原因似乎是,我刚读《母亲》没两页,他就说他要重读(可能是因为这书太好了,他想重新回味一番),我说你就先看《废都》嘛,他不从,就一把夺回了《母亲》。我很气愤,但没有发作,只是怒目圆睁,转而想算了老子不看高尔基了老子看《高老庄》,随后就没再和他说话,他似乎也没话再和我说,我们就“冷战”了。不过另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又让我们的“铁幕”涣然冰释,我们的“柏林墙”也悄然倒掉。很多同学都传阅了“炼钢”,据说是另一个同学C的书,我听到风声便向那个同学借阅,却被告之正在M同学的手上。那天中午,我见M同学确实搂着“炼钢说明书”,挠了挠头皮后就戳戳他的肘子,说,那个,这书看完了借我看,我和C说过了。他说,好。后来我们也就“好”了,好到相互缔结条约(HM条约)答应今后无论对方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都鼎力相助。
事实上,我不止和这几个同学是“不打不成交”。我的整个学生时代虽大多时候沉默寡言,但肢体也异常活跃,总会和同学发生口角和打斗,劣迹斑斑,不一而足。然,终归都是孩子的闹腾,不会记恨,所以很快风平浪静再续“邦交”。时至今日,我只身在一处,他们分散天涯,久不相见。于今思之,多有感慨,故书文以怀念,再相逢不知光阴几度了。幸而身边总有一二好友,不至于伶仃孤苦。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