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将饲料熬成粥
(2011-04-01 15:16:19)
标签:
下厨乐子杂谈 |
分类: 闲情·生活 |
“食物代表了对一个人的心意,做饭的人和吃饭的人同样都要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这话,四两拨千金地把下厨这事提高了一个档次,下厨,不再只是为了果腹,更有情意的渗透,这好比辞藻优美的诗文里流淌着丰沛的情感,让人暗里着迷。
我第一次下厨,内心愿望里就有帮父母一把的意思,尽管那段时间没有农活,可他们依旧很忙,去窑厂干活挣外块,六个人要在五天时间内,把窑肚子里的砖全部搬运出来,时间多紧张啊,起早摸黑,中午还要赶回来做饭。有个晚上,母亲对我说,明儿中午,你放学回来,做顿饭吧。我兴奋地答应了,可当母亲说是蒸馒头时,我又蔫了,小声嚅嗫,那……那个是技术活,我怕弄不来。母亲说,你看过我蒸馒头吧,就是把发酵好的面粉在案板上揉一阵,然后切成小团块,再揉搓成馒头的样子,放锅里蒸就行了。很简单的,不难,母亲给我打气,面粉我已经发酵上了。
做为主食的馒头,蒸一锅,可以吃上好多天,母亲就是怕面粉发酵久了,会变酸,不得己,才让一个新手来尝试下。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来,我就开始了揉面工程,先把盆子里的面粉扒到案板上,我记得母亲一边揉面,一边往里面适量地添干面粉,这样,湿面粉会变得更柔韧,可在量上我把握不好度,加面粉多了,面块很硬,马上兑水,少了不起什么作用,再多兑点,天啊,又变得软塌塌的,赶快抓干面粉救场。简直像做算术题,不停地做错,再不停地用橡皮擦。也不知揉了多久,估计可以了,接下来把面块揉搓成一条,再切成块,团成团儿,馒头的样子终于出来了。
那次蒸出来的馒头还算成功,除了个别馒头里面夹有干面粉,算得上完美了。蒸出馒头,我还用大蒜配上紫素叶捣了一碗蒜汁,算是午餐的一道菜,——够寒碜的,可母亲怎么说,时间那样紧,回来还能吃上现成的,相当不错了呀。
当时12岁左右吧,案板有点高,我在脚下垫了个椅子,俯着身子,胳膊袖子上沾满了面粉,在那里揉面、揉面,心里那个惶急,——一定要在母亲他们回来前,把蒸好的馒头出锅……,那份心情至今记忆犹新,更让人难忘的还在后面……
有馒头,有菜,当然还得有汤,我用前面的锅蒸馒头,在后锅下了玉米申,当时找到袋子里的玉米申,我楞了一下,怎么跟往常的不大一样?有些发白,时间来不及了,挖了一勺下到锅里去了。
吃饭时,先是姐姐发现的,以前黄灿灿的玉米粥,现在怎么这样白蒙蒙的,她尝了一口,皱着眉惊呼,你把牛饲料当成玉米申了!我那个惭愧啊。母亲在旁说,牛饲料咋了,也是玉米申做的,只是加了黄豆粉嘛。
当时初夏,天气暖,风儿吹,杨树叶儿绿,全家人捧着碗在乐呵,我错将饲料熬成粥的一桩糗事,给乏味的生活一缕生气,宛如石子滑过水面掠起浅浅波儿……
后来,逢上母亲腾不出手,揉面蒸馒头这活就由我揽了,因为实在没有技术含量,只要力气够大,这导致我疏于研究炒菜技巧,厨艺水平一直不高,再后来,手工馒头也从农村消失了,大家都在买机造馍,我下厨的激情一落千丈,而蒸馒头的乐趣,也只有从回忆中去寻觅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