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新政发威,楼市成交跌至历史新低
如果现在有人还在质疑“国四条”和“国十条”新政出台后的效果,那就请他看看新政过后,深圳楼市成交量的急剧变化:新政过后9天之内,楼市成交犹如“过山车”一般从4月16日,日成交最高峰的308套猛然跌至25日的历史新低25套。
新政实施后一周(4.19-4.25)全市商品住宅成交总套数为417套,环比上周下降60.70%;总成交面积3.6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3.89%;虽然成交量急剧萎缩,但是由于关内两个新开盘项目成交价格支撑,全市成交均价23630元/平方米不降反升,环比上涨12.33%。
而二手楼同样成为政策调控的重灾区,成交萎缩,地产中介生意惨淡,据深圳中原地产总经理李耀智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楼市新政发布前,中原地产二手房每日成交130至150单左右,新政后暴跌至每日30至50单,跌幅高达七至八成。
深圳楼市并没有出现购房者期盼“量价齐跌”的原因在于:经过2009年楼市的热销令开发商资金回笼速度加快。由于去年房价暴涨,使得开发商获取惊人的丰厚利润,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金充沛,通过融资的比例下降,部分上市公司净负债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开发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再需要通过降价的方式回笼资金,借以讨好购房者。
从目前深圳市场状况,判断买卖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开发商不急于降价,购房者不急于买房。虽然政策面不断施压,利空出尽,双方博弈的结果是,深圳房价短期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房企资金充裕,房价短期内会保持平稳。预计配合下半年“加息”消息的刺激,和货币政策的转向——采取适度从紧的信贷政策,深圳房价出现拐点最快也要在下半年,最大跌幅预计可达20%——30%。
最先采取降价措施的,会是一些对于资金回笼有迫切需求中小型开发商,例如上周开盘位于前海的小户型楼盘——“××国际公寓”均价1.6万元带装修,比周边楼盘售价低3000元/m2,销售十分火爆。
即将于5月1日开幕的“春交会”有可能成为楼市一大“杯具”,预料现场看客虽多,但是真正掏出银子购房的寥寥无几,除非有楼盘大幅降价。而新政出台,对于“异地购房”受限,使得占据深圳“春交会”半壁江山,吸引深圳投资客的惠州、东莞等外地参展项目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处于观望态度的不光是购房者,开发商也在观望。据悉:有部分气大材粗的开发商在楼盘销售不畅、市场前景尚未明了之际,索性调整自己的销售节奏,将项目发售计划押后,以种种理由,完工之后,也不去拿“预售证”,等于是变相捂盘。新政出台后,政策的明细,尤其是信贷政策有没有可以变通的空间,地方政府执行的力度,遏制“高房价”的决心,都会影响开发商们对于后市的判断,和采取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