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犯错误了就要检讨,每次都会信誓旦旦地说一句:“保证这是最后一次了!”。但不久后就要重蹈覆辙,同样的错误一遍遍地再犯,于是就说:“这是最后最后一次了!”,“这是最后最后最后一次了!”,“这是最最最最后一次了!”……
对历史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所有的承诺都可能不被遵守,而对文字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所有的保证都可以找到语病。
九月份以后基金重仓股开始了新一轮补跌,于是股评家们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最后一跌了!”,但如果他们能长点记性的话,或者应该说,这是“最后最后最后一跌”了,或者,是“最最最最后一跌”。
折翼的飞人在耐克广告中说过这么一句话:“这就是游戏,就看你怎么玩”。股市就是个游戏,玩得起就玩,玩不起,……
已经有越来越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股市的“特殊性”,所谓的保护投资者利益从来都是口号而已,圈钱才是本质。有评论认为,跌破2245就意味着股改失败,其实,股改是不会失败的,大小非是最终的赢家,能够完成IPO的企业也是赢家。失败的不是股改,而是《求实》所说的信心经济的丧失。巨大的社会财富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手中转移到这些赢家手中。每一轮牛熊循环都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
昨日三大报居然还同时发文,说大盘股IPO未分流资金。发文者的确是把广大的投资人当傻子看,这样的市场环境,信心经济不崩溃才是怪事。有理由推测,三大报同时发文的意图,很可能是为即将到来的大盘股IPO做舆论铺垫,如果猜测成真,大盘跌到1500也不是没有可能。
大小非还没有解决,新的IPO又加速发行,而我国目前畸形的IPO发行制度注定了利益全部被一级市场资金瓜分,风险全部由二级市场资金承担,而新的巨大的解禁压力将源源不断的向二级市场施压。难怪陶东说,即使经济基本面转好,甚至经济周期转好,但只要不解决大小非问题,即使有反弹,也不会乐观。
好在即使是完全没有投资价值的投机市场,即使是大熊市,每年还至少会有一波不大不小的所谓机构“吃饭行情”,在系统性风险释放以后,会有少数股份开始出现逆市的异动,坚决回避有小非的股份将是未来若干时间内最重要的投资策略,而那些国有控股且控股比例在50%左右或低于50%的垄断行业的企业才是相对安全的,因为至少大非减持的可能性也极低。
让我们一起等待,等待最后最后最后……最后那一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