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快要到了,很想请联盟的成员们一起聚聚,恰巧最近冯仑、吴旭提议要求主席请大家吃个年饭,不过北方比较寒冷,邀大家来诸多不便。想来想去还是将我们聚会的地方选在深圳。
记得几年前冯仑提出学习万科好榜样,如果那时觉得这个提法有些矫情与鼓吹之嫌,但在今天看来,万科近几年稳健飞速的发展,市值已达800亿元,年营业额超过200亿,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学习榜样,因此岁末年初的聚会也请王石说说万科近几年的变化。
一天交流,感触颇深,特别是万科超强的学习能力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启示。
我们学万科,万科在学谁?
先学索尼
这些年和老王不断的交流中了解到万科最早是学索尼(销售及售后服务),,索尼在销售及客服等环节上做得很棒,万科深受影响。时至今日你如果问王石,万科做的最好的是什么?他多半会告诉你:万科的物业管理。
再学新鸿基
万科从香港新鸿基地产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获得了不少启示,比如成立“万客会”,“客户年”、“客户微笑年”等,这也让万科这些年在营销、客户关系、危机处理方面受益菲浅。
第三阶段:学习Pulter Homes(关注投资者利益和客户细分市场)
万科以美国最优秀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Pulte Homes公司作为新的标杆企业,也说明万科作为上市公司,将走向更加成熟的道路,特别是在跨地域经营、土地储备方式、持续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客户细分及关系维护等诸多方面。
而最近万科在学谁呢?
万科近年来大力推动产品标准化的同时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来自业主方、同行方面的反馈显示:万科不擅长做豪宅、不擅长做高层、不擅长做城市核心项目、品质感不高、质量美誉度与公司品牌地位不相符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万科面前。
最近他们专门组织了一只队伍,从南到北,看了近百个各区域代表性楼盘,并与自己的项目进行详细的比对、研究、分析,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轨迹。比如,万科在研究重庆龙湖时发现,为什么这个项目成本比万科低,普遍的美誉度却要高过万科呢?调查过后,一大批量化指标被挖掘出来,例如景观方面,软硬的景观投资比,乔木的覆盖率,单个大树和乔木的种植密度,灌木的种植密度,植物的养护和总体拥有成本等等,都有固定的模式,并经过精心设计、而且经过了市场的考验,因此万科以他们的景观为蓝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万科新的景观标准化。
学习的结果“标准化落地”
恰巧龙湖的吴亚军也在场,看了万科如此理性的对自家项目分析,自己都很惊讶,很多数据龙湖都没有系统的分析过,而被万科系统的提炼了出来。当然也能看出来万科的学以致用能力比学习能力更胜,万科通过对百余个中国代表性地产项目的学习比照,再融入万科的思想进行研发,从而为万科制定出最优化的产品标准,在万科的产品制造中广泛使用,使学习在新一轮的标准化工作中得以落地。
说了一大圈,其实学习万科也好,万科学习也好,重要的还是万科的标准化。这也是我们最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