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前几天曾经讨论了新疆于田7.3级强震对未来的影响,是基于历史地震规律的推测。说白了,没有科学的“数据”。在目前,全世界尚未找到可以明确为必震信号的科学数据,或者科学体系。因此,地震预测就成为了世界科学难题。今年于田7.3级强震的发生,无论在地点上、地理环境及地质构造上,还是中国南方的气候条件上,都与2008年汶川8级地震之前有些想象。因此上,许多关心青藏高原巴颜喀拉断块构造的学者,都把目光凝聚到中国的大西南地区,人们都在关心同一个问题:强震是否还会发生?什么时间发生?什么地点发生?会达到几级?这一系列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也不简单,甚至没有一个人可以明确回答---无论他是多么大的科学家。


2008年512汶川的8级地震,让四川省及毗邻的地区失去了10万条左右的鲜活生命。而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竟然夺去了24万之多的生命。想一想,无论是10万,还是24万,如果把那些遗体堆积在一起,那将是一座多么大的小山包啊?
面对着以上可能出现的猜想与推断,全国的地震工作者,尤其是那些相关的院士、博导、研究员、教授们,以及民间的业余预测爱好者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大家应该睁大眼睛,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开动一切可以使用的机器,举国上下一盘棋。发扬38年前河北省青龙县及开滦煤矿群测群防的精神,继承39年前辽宁省营口市抗震防灾的优良传统,严阵以待。要强调以人为本,没有了人,什么产值、什么效益、什么稳腚、统统是屁话。
呼吁专家们、科学家们,立即行动起来吧!悲剧不能重演了!扪心自问,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你们干事了,你们怎么办?!平日里口若悬河,这理论,那学说,哼哼教导博士、硕士,指导论文,评审科研成果,都是为了什么?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你们了,应该亮出自己的功夫与绝学,服务于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尽量保护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假如,这里是假定,如果西南某一个地区重蹈2008年的覆辙,有关的职能部门仍旧不能给出预报,那么,你们的单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国家在一个四川省投入了多少个亿,搞什么技术项目,是为了什么?如果那些巨额的资金的投入不能预测地震,还不如张衡的地动仪管用了?
关于地震云是否可以预测地震,从2008年5月13日国家局修副局长接受媒体采访矢口否认地震云可以预测地震,到2013年4月地震局刘杰主任扭扭捏捏的间接对柴静承认许多地震发生之前出现了地震云,表明专家们对地震云的认知发生了质的转变。既然老徐在2008---2013年的5年时间里,于我国西南地区3次7级以上强震来临之前都看见地震云,并提前1---3天发出警示,表明地震云是可以提前100--24小时预测地震将要发生的时间、震级及大致方向与地区的。因此,老徐呼吁郑州市、徐州市、临沂市这个条带及附近相邻地区的博友们,立刻拿起照相机、手机,密切关注天空。一旦拍照了地震云,尽快发到微博里面,按照地震云描述的5个基本要素描述(http://www.weibo.com/1238515240/profile?topnav=1&wvr=5&user=1),如果老徐看见了,会综合分析的。只要老徐在这里,就会尽量去做的。拍照的博友,不必询问,老徐的精力有限,自然会尽心的。只要我们都尽力了,不会后悔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