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临沂老徐
临沂老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710
  • 关注人气:32,5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龙门山未来的担忧

(2013-07-12 13:21:23)

7月9日,老徐在微博里面提示四川:注意防泥石流、堰塞湖。这几天看了央视新闻,那里的泥石流果然厉害。后面,还要注意堰塞湖的发生。其实,稍微有一些地质常识的人都知道,512发生的8级地震,以及420发生的7级地震,已经把龙门山愰的松散了。遇到大雨,极易发生泥石流。不仅仅是现在,在今后的很长的时间段里,估计都会那样的。就像国家地震局刘杰说的那样,巴颜喀拉山脉都震垮了,支撑不住了。所以,建议当地考虑今后建房的选址,尽量不要在河流的二级阶地。同时,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意想不到的强震。事实表明,所谓的地震能量释放周期理论已经经受不起实践的检验了。那些所谓的几千年一遇的理论就是瞎蒙的。试想一下,从2008年5月到2013年4月,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汶川、玉树、雅安连续发生了3次7-8级的强震。如果从汶川地震再往前推7年,昆仑山口还发生了一个8级左右的强震。那里的能量究竟是怎么积聚的?这决不是孤证。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上一个世纪的70年代中叶找到。1974-1976年,华北地区连续3年发生了7-8的地震:1974年7月18日,渤海湾发生了7.4级地震;1975年2月5日,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8级(国际上多认为是8.2级)左右的强震,死亡24万多。看看这3个地点形成的三角形,实在是一个不大的地区。历史再往前推10年,1966年3月8日-22日,邢台市发生了6.8、7.2级地震。也就是说,在10年的时间里,狭小的华北地区就发生了4个7级以上的强震。这些高密度发生的地震,是无法使用能量积聚与释放来解释清楚的。因此,当务之急,是应该抓房屋的抗震建设,以应对今后强震的发生。桥梁的建设,也应该提高抗百年一遇的洪水的能力。

进入7月份了,又想起来华北的历史地震了。除了上面提及了1974,7,18渤海湾地震、唐山1976,7,28地震,344年前鲁南的郯城县-莒县还发生了8.5级地震。

 

关于龙门山未来的担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