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撰文认为国际陨石贸易兴起危及科学研究,文章称:“打开电子商务网站易趣,搜索“陨石”,你能找到800多个待售商品,提供商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不同国家。这些陨石商品大小形态各异,有的被制成项链吊坠、耳环、护身符或者纪念章,更多的还是保留着原生态的石头面貌。虽然售价不菲,从几百美元到数万美元不等,不过,为这些石头疯狂的却大有人在。除了那些陨石爱好者和收藏者,很多科学家也都加入了争相“秒杀”陨石的行列,而他们的目的却是希望在私人买家染指这些珍贵的外星资源之前,抢先破解其中携带的有价值信息。”网络销售确实是公开的秘密,而且陨石的主要销售渠道就是网络,法国小城昂西塞姆、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及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陨石展览和交易会是为数有限的几个贸易集散地,主要对象多为国际陨石收藏家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
陨石研究圈内“潜规则”阻碍中国陨石研究发展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我们与国际社会落后的差距很大。我的理解国内与国际发展差距在30年左右。西方国家的陨石研究与陨石收藏都非常先进与成熟,我们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国际陨石协会的成立与世界各国陨石收藏家和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令国际陨石贸易成为可能。最先进入这个领域的机构和个人达成一种圈内的潜规则“低调、小范围、拒绝圈外人士加盟、减少利益分享者数量、严格审核入圈者、共同维护陨石人利益”。中国和台湾地区的入圈者聊聊几人,目前皆是利益获得者。个别陨石收藏者利用一切条件与科研机构合作,倒卖陨石样本,某著名国家天文台甚至公开撰文称建国以来总共收到六块陨石样本,更是荒唐之极。2009年首届中国陨石科普展暨学术交流会开幕时,代表们就此问题交流的结果无一例外的给这个天文台寄送了陨石样本。样本到哪里去了?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著名陨石研究专家,北京天文台高级工程师张宝林先生堪称中国陨石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在2009年首届中国陨石科普展暨学术交流会上率先提出弘扬中国陨石文化的思想,陨石文化的理念被迅速传播与实践。仅仅两届全国陨石文化交流会议,短短11个月时间,陨石文化发展便轰轰烈烈,如火如荼。陨石收藏者不再满足于是陨石的原始问题,更探究是什么陨石?是否特殊成分的陨石?有无科研意义?由孤立的个人发展到联系的团体,交流,学习,发展,相互间的学术交流非常密切。一些稀有种类的陨石逐渐显现,一些爱好者有重大发现,这种盛况是前所未有的,充满活力的。火星陨石、火流星、月球陨石、黄金陨石、晶体陨石陆续被发现。陨石的科研鉴定也从单一的官方机构发展到多方鉴定的态势,许多大学,许多个人,许多团体共同加盟陨石研究。更多的陨石爱好者自己具备了检测陨石的能力,过去任凭垄断鉴定的局面打破了。
陨石样本交流与贸易是大势所趋
陨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与陨石样本的交流,交换,交易密切联系的。在2009年首届中国陨石科普展暨学术交流会上倡议书中,我们就提出了用5年时间把临沂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陨石文化中心、样本集散地,这绝非虚言。由陨石文化研究、宣传、普及到陨石样本交换、交易,这是大势所趋,是必由之路。任何一个收藏门类,任何一种研究,都有一个良性的吸纳与交易的过程,违背这个规律的结果就是自娱自乐,绝非健康的收藏之道。我们倡导陨石样本的发现要体现爱科学、爱国家的原则。有人提出陨石样本要提供至少20%的要求,我持反对态度。国外陨石研究提供20克就可以,我们为什么要20%?样本就是样本,20克足矣。在这个前提下,陨石可以公开交易。我们强烈反对秘密盗取,损害国家利益的陨石交易行为。按照陨石文化发展进程,我们身先士卒,带头实践良性的陨石贸易活动。在陨石科普和交流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科研价值,有收藏价值的好陨石,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进行陨石交流交易。丝毫不违背陨石文化交流的宗旨和精神,我们从未承诺陨石科普不能进行陨石贸易。相反的,把临沂打造成一个国内、国际陨石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集散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2010年5月召开的中国(临沂)第二届陨石文化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陨石爱好者率先进行了陨石交流与交易的尝试。一些陨石精品被发现,一些陨石样本的研究数据陆续被公布,这是中国陨石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民重视陨石收藏与研究,在某些程度上危害了部分圈子利益者,北京的一个陨石混混日夜不停地匿名谩骂,南京的一个自称天文台的小丑也从幕后跳到前台公开对陨石爱好者谩骂。本人与国内众多陨石爱好者多次上了他们谩骂的黑名单,非常荣幸!这说明陨石文化运动好得很,好极了!未来的陨石文化发展会更加精彩,更加壮观,这是几个小丑所不能阻挡的!谩骂和诋毁也说明他们对陨石文化交流和宣传的惧怕,陨石文化击中了他们的要害!现在已不是他们颠倒黑白的时代了,再也不是指鹿为马的过去了。收起那套愚蠢的和过时的、霸道的和无耻的流氓作风吧,给自己留点颜面。滚滚陨石文化洪流必将冲击一切牛鬼蛇神,让陨石文化之火烧尽徘徊于百度陨石吧与新浪博客匿名谩骂者,小人永远见不得阳光!污蔑和反对陨石文化者不得善终!
陨石文化的内涵其中之一就是:陨石一定要有相应的文化。凡是没有真实来源,没有陨落地点,没有地域信息的陨石是没有科研意义的。没有科研价值就没有收藏价值。国际陨石协会对于来自非洲西北部地区没有合法来源的陨石同样持否定态度,这是需要我们高度注意的。无论你是否有无经济实力,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错误的投资没有任何回报,特别是陨石问题。任何科研机构和个人都不会吸纳没有真实来源地陨石,这是陨石收藏者与拾荒者的主要区别。
今年5月,张宝林先生在北京首次提出陨石贸易与科研可结合的观点,得到业界一直支持。我认为这个设想非常好,推而广之,陨石科普与陨石贸易的结合,陨石收藏与陨石贸易的结合都是正常的。国外科研机构在第一时间重金收购有科研价值的陨石,我们为什么不能?陨石贸易可以使陨石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利国利民。让陨石贸易市场化,公开化有利于陨石科研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陨石收藏者的积极性,符合国家和个人的双重利益。
国际陨石贸易相对成熟
《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科学在同陨石贸易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过去20年来,全球陨石贸易日渐兴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石头躺在毫无遮拦的北非荒漠中,任人予取,对于业余的陨石“猎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无本万利的买卖。从摩洛哥熙熙攘攘的露天市场,到eBay网上交易平台,这些从天而降的外星石头日渐成为私人买家的心头好,陨石研究人员不得不加紧“抢夺”这些稀有资源。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约翰·沃森是今年挤在昂西塞姆交易市场上收购陨石的众多科学家中的一员,他的目标也包括格贝尔·卡米尔陨石。他表示,如果想知道有什么样的陨石流入了市场,除了这些交易会,没别的地方可去,并且研究人员在这里买到的一些样本“被证明对科学研究非常重要”。
交易商需要了解陨石的类型,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它的价值,因此他们需要研究人员的参与。而作为回报,交易商会捐赠比如说20克样品给大学或学术收藏机构。
研究人员成了这些陨石交易商识货的“眼睛”,伦敦帝国学院的陨石研究员菲利普·布兰德虽然不喜欢这种方式,但他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他们不这么做,那么陨石就会完全被掌握在私人手中。”
国外科研机构是拼命抢夺陨石资源,我国却恰恰相反。陨石爱好者主动送上门的陨石却被以种种接口拒之门外,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据报道:国外学术团体在建议向世界各国陨石收藏者直接购买陨石,用于科学研究。对于广大陨石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国内科研机构不作为,国外有作为。科学第一,科学至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科技日报不久前刊载文章宣称:国际陨石贸易兴起危及科学研究是一家之言。唯有陨石贸易可以积极促进陨石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中国陨石文化的兴起也印证了这一点,民间陨石交易的红火从一个侧面也说明,陨石贸易是必由之路,陨石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是陨石贸易兴起的双重保证。3年后,看中国陨石贸易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让我们共同见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c9b9e0100ld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