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郯庐地震带(转)

(2009-04-13 13:12:04)
标签:

地震活动

地震云

活动带

杂谈

郯庐断裂带的位置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沭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沭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s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s4.3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
  郯庐断裂带的地震历史
  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从未间断过,说明它是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是一条地震活动带。1668年7月28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事件。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l7.0-7.9级地震5次,Ml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l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
  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8.5级地震(我国东部有记录以来最大地震)
  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测的地震)
  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
  1995年9月20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5.2级地震
  2003年6月山东青岛4.3级小震群活动
  2006年2月9日临沂市汤头镇3.5级地震

  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 (转自百度百科,个别错字修改)

郯庐地震带(转)

博主按:近一段时间以来,该断裂的南段与北段活动较多,中段较平静。其中,以北段的活动较南段更明显些,震级相对高些。在吉林东部的是深源震(包括俄罗斯的一部分),辽宁的是浅源的;中南段山东-江苏-安徽的则是浅源的。

近几天来,安徽肥东的3.5级小震,竟然引起那里的骚动,许多从不看我博客的人纷纷来问这问那,令人不解。这是为什么呢?看来,那里的科普工作没有做好。本博主是业余研究地震云的,没有看见地震云,也就什么也不知道。去年把自己的科学实践结集了一本《地震云与地震预测》的内部册子,这个断裂带上南北2段要的人很少。许多地方的官方机构,不去细致的做科研预测,只知道一味地辟谣,时间长了,失去了民心。意大利也是一例。如今,说假话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民众不买帐。你今天说辟谣,明天又辟谣,就是不预报!你既然不会预报,怎么能知道没有地震呢?辟谣,谁还相信?

今天上午,我看见我上空出现了南北走向的条形云,估计渤海以北又要小动了。2008,11,12日,我曾成功的扑捉了北方的一个明显信号,几乎符合3要素。

如今,该断裂带的南北两头翘,惟独中间地带平静,我看,该警惕的是我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