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吴开诚先生85华诞

(2009-01-26 17:20:12)
标签:

杂谈

    后天,是吴老的85岁华诞。今天上午,我在临沂的家中给南京艺术学院的吴开诚教授打电话拜年,吴老家里没有人接听。我蓦然想起,吴老每年春节都去儿子家的,因为没有那里的电话,就作罢了。电话没有打通,心里觉得郁闷。下午,正当我在沙发上休息时,吴老从他儿子家里打来电话拜年,惊喜之余,深感不安。从与吴老的交谈中得知,因为我搬了家,没有告诉他老人家电话,吴老几次打电话都没有跟我联系上。自从1980年在山东韩旺铁矿认识吴老,如今已然有30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作为忘年交的我们,都始终珍惜这份感情。为了表达对吴老85岁华诞的祝贺,特展示吴老2005年所作油画一幅,表示祝贺。

贺吴开诚先生85华诞

  油画  静物  吴开诚作  2005年   60 * 49.5厘米

    1925年1月,吴开诚先生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上一个大户人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父亲是一名教师,曾在上海美专学过画。舅父蒋仁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后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在国立艺专任教。少年时的吴开诚就痴迷绘画,常常缠着舅舅要学画。在初二年级寒假回家过年时,他替祖母画了一张素描,这张素描肖像神态逼真,形神兼备,极有灵气,家人看了皆称奇称好。由此,吴开诚迈上了绘画之路。1943年,吴开诚考入中国艺术的摇篮——国立艺专。当他在读大学二年级时,当时的任教老师吕霞光在评价他的素描时说:“这样的成绩已达到了进入巴黎美专的水平。”1943年考入国立艺专,先入雕塑系,后转入西洋画系方干民画室。得到吕霞光、方干民诸教授器重。1949年毕业后历任正则艺专、苏州美专、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艺术的执着追求者,一位美术界的高材生,正值风华正茂、在艺术道路上扬帆腾飞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在他的身上。1958年初,他作为“历史上有问题的人”,被开除公职,流放到苏北农场劳动改造。“文革”期间,全家人又被下放回高塍原籍种田,竟将他与高等学府的讲台隔绝了22年之久。
  1980年,年近花甲的吴开诚终于恢复了公职,重返南京艺术学院。难能可贵的是,吴老没有消沉,没有怨气,当他重新走上阔别二十多年的讲台,面对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庞,他重新焕发了青春,把个人的不幸统统抛到脑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艺术的追求之中。他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六下山东沂蒙老区。老区人民勤劳、朴实、善良的品格,激发了他更强烈的创作热情。

  翻开《吴开诚素描作品集》,你会被其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作品中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肖像,显现出作者深厚的素描底蕴和丰富的思想情感。他的素描质朴、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一看就能体会到人物的身份、气质。尤其精彩的是他笔下的农民肖像,沂蒙人民质朴、饱经沧桑的面容,在吴老的笔下一如人物本色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吴开诚作画始终奉行“以灵致灵”、“神与物游”的路子,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力求气韵生动,神态毕现。因此,传神是吴老素描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对人物心灵的窗户——眼睛的刻画,堪称一绝。
    最使人难忘的是2004年6月22日,八十高龄的吴开诚向丁蜀职校捐赠了80幅素描精品,其“艺坛耕耘情系家乡”的胸怀,传为美谈。

    近几年,吴老整理了在沂蒙山写生的素材,创作了一批沂蒙山人物油画作品。而今,吴老的油画静物作品已经成为收藏家们热捧的艺术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牛年第一牛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